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湘湖珍鲜 拾遗家乡风味

    “萧山八千年”微信公众号 2023-10-02 12:51全网传播量3759
    00:00
    00:00

    萧山三江交汇、土地肥沃、物产丰盈,千百年来手艺传承,集百家之长,既有源远流长的非遗佳肴,又有街角巷子的家常味道,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美食文化。

    萧山八千年开设“寻味萧山”系列,将追寻历史脉络,挖掘老底子菜色本味,探寻新萧山餐饮未来,凭味道展现城市时代的变迁,以文字凝聚文化与民俗的精髓。 

    世人对湘湖珍鲜的钟爱,这一情感源远流长,可追溯至200多年前的乾嘉时期。

    “卜居最爱湘湖好,赢得莼香胜鲙鲜”。曾任湖南宁远知县的汪辉祖回到家乡萧山湘湖后,吃上了一碗让他魂牵梦萦的莼菜鱼圆。于他而言,湘湖莼菜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家乡的味道,是他心灵深处的记忆和归属感。

    莼菜鱼圆

    越王东坡鸡、莼菜鱼圆、风味青鱼干、野菜河虾仁、萧山酥鱼、江南醉蟹……湘湖的珍馐美味,是自然予以滨湖居民的馈赠,亦是萧山人对“鲜”孜孜以求的成果。这些风味串联起一段段富有情感和文化底蕴的故事,唤起了人们对于家乡味道和传统文化的珍视。

    醉蟹甲鱼 问鼎天下第一鲜

    时至中秋,唯有明月和满城的桂香能够与蟹一较高下。

    蟹作为时令美味,被誉为秋天的使者。

    江南醉蟹

    当秋风抚过湘湖,湖底下的河蟹嗅到了秋意,挥舞着钳子,跌跌撞撞地爬上岸来。自“六月黄”开始,人们对蟹的渴望一天天积聚,盼着那秋高气爽吃蟹旺季的到来。

    然而,与其他季节的蟹不同,秋蟹以其肥美著称。蟹通常以清蒸方式食用,但在萧山,人们钟情于醉蟹。醉蟹之所以独具魅力,是因为它能够保持蟹的原汁原味,延续品味蟹肉的时间,实现蟹的极致享受。

    制作醉蟹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却有着极高的讲究。将活蟹放入清水中,等待它们吐尽肚内的杂质。接着,将蟹放入罐中,选择不同的酒,可以是黄酒也可以是白酒,加入酱油、糖、葱、姜等家常香料,也可自行添加干辣椒。这样一来,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独特的醉卤秘方,味道各具特色。

    两天的时间里,罐中的蟹肉经历着一场奇遇。空气中的微生物和酒分子穿透蟹壳,渗透到蟹肉中,令蟹肉更加紧实丰满,将每一滴酒锁在其中。蟹香与酒香相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不断在密闭空间内复制,直至两者融为一体。当酒逐渐发酵,而河蟹们最终也无法抵挡酒香的诱惑,醉醺醺地倒在罐底,嘴里还留着最后一口美酒。

    与此同时,无法言语的美味正在酝酿。经过两天的酒浸,罐盖微微一掀,就能闻到那醉人的香气,已然微醺。当盖子完全打开时,酒的香醇直冲鼻腔,这一刻,不禁直呼“上头了”。

    用筷子轻巧地夹出一只只河蟹,它们仍然保持着张牙舞爪的生气。轻轻掀开蟹壳,白如玉的蟹肉和琥珀色的蟹膏呈现在眼前。将这美味的宝藏送入嘴中,轻轻一吸,鲜香的蟹黄和滑嫩的蟹肉已经成半流状,混合着酒汁,穿过口腔,滑过喉咙,最终流淌在在胃中。

    每一口醉蟹都是秋天的味道,都是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恩,让人在中秋时节倍感温馨和幸福。

    红汤甲鱼

    除了河蟹,在湘湖一带,虾、鱼、鳖、螺等各类水产自然丰富,被居民们视为珍贵的“土货”。

    甲鱼,被誉为“大补”之物,曾是萧山人不太重视的食材,通常只在家庭内食用,而不轻易用来招待客人。然而,如今情况完全不同,各种水产海产都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甲鱼更是备受推崇,以清炖、生炒、红焖等多种方式烹饪,每一种都能充分展现甲鱼的肉质嫩滑和美味。

    湘湖的甲鱼以红汤烹制而出名,这红汤成为了这道菜的灵魂。除了常见的调味料如蚝油、酱油、老抽、辣酱、猪油等,制作红汤还需要一种特制的高汤。

    将甲鱼切割成八块,经过炒制后加入高汤,然后以小火缓慢煨煮,汤底温度逐渐升高,汤汁变得更加红润。在煮制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一些条状年糕,糯米的加入使汤汁更加浓稠。甲鱼肉裙厚肢肥,入口时充满了胶原蛋白的质感,令人回味无穷。

    对美食的回味,总能勾起人们最美好的记忆。

    无论生命聚散与情感悲欢,也无谓四季流转、日月更迭,总有一种味道,以它独有的方式,每日三次,在舌尖上轻轻触动心弦。这种味道可能是妈妈烹饪的家常菜,带着小时候的温馨和呵护;或许是祖辈传承的传统美食,勾起了对家族历史的回忆;也可能是某个特别场合上的美味佳肴,承载着欢笑和共享的回忆。

    咸酸鲜甜 玩转吃鱼的艺术 

    想了解吃鱼的艺术,到萧山人的餐桌上便一目了然。

    一场秋雨一场寒,一锅湘湖包头鱼成了餐桌上的常客。鱼头汤配以酸甜爽口的泡椒萝卜,取湘湖泉水加以熬煮,肉质更加爽滑鲜嫩。奶白鱼汤背后,还有一个令人回味的故事。

    馈鱼退兵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争霸,越王勾践退守在湘湖边的城山上,与山下的吴军对峙。有一天,有个吴国士兵奉命上山,给勾践送来两条咸鱼。范蠡看到这情形,立刻明白了对方的用意,他让士兵去洗马池里捉来两条鲤鱼,并让吴军士兵带回山下。吴国统帅一看到有鱼,就意味着有水源存在,越军绝不可能投降,于是吴军当即撤退。

    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这道鱼头汤被赋予了“馈鱼退兵”的名字。当穿越千年的佳肴被赋予历史意义,使其不仅是一道美食,更像是一段故事的延续。它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让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厚重。

    鱼汤,锁住了鱼肉的鲜滑,宛如时光的胶囊,延续着历史的味道。

    每当端上一碗鱼头汤,人们仿佛能够嗅到那个古老战场上的烟火气息,想象着当年越王勾践坚守城山的场景。坐下来,端起一碗鱼头汤,聆听着故事的呢喃,滋味如同时光倒流,仿佛穿越回了昔日。鱼汤传递的信息渐渐清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人们始终需要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纽带。

    醋溜鱼块

    萧山人将传统鱼汤做到极致,也热衷创新菜式,比如这道醋溜鱼块。

    翻炒、着色、勾芡,醋溜鱼块的烹饪工序并不繁杂。但要将食物升华为美食,不得不逾越无数障碍。研究不同食材的特性,在厨房中创造条件,熟练掌握烹饪技巧,并将各种调味料的比例和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美食的激情,使醋溜鱼块成为一道令人陶醉的佳肴,堪与楼外楼的西湖醋鱼媲美。

    风味青鱼干

    萧山酥鱼

    水冬菜烧土步鱼

    养生鱼头、萧山酥鱼、风味青鱼干、水冬菜烧土步鱼……萧山人对做鱼的尝试日复一日。在这里,每一位厨子都是厨房里的艺术家,他们将“水火交攻”的烹饪技巧玩得如火纯青,这种技艺已经在这片河湖之间传承了8000年。这里的大自然赋予了人们无尽的灵感,每一片湖泊、每一条河流,都是美食的源泉。而这些美食不仅仅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承。

    飘渺世事的况味里,一块五花肉、一只老母鸡、一条欢快的鱼儿、一只横冲直撞的螃蟹,皆是与鲜美一次又一次的碰撞,更是每一次欢聚和相逢的见证。一份珍贵的家乡味道,一段温馨的回忆,永远在人们的心头,如湘湖湖水一般悠然流淌。

    相关新闻
    寻味萧山:三餐烟火暖四季
    江南物语|秋风起,毛芋香
    写点生活|儿时面食里藏着乡愁
    写点生活|母亲的糯米饭
    四时八节|曼妙鱼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