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国风雅韵篇章中的美物油纸伞出圈了。
一把把蜿蜒排列、款款而来的油纸伞撑满整个舞台时,大家不禁感叹,实在太美太仙。
这把伞,让人想到的是烟雨西湖,还有湖边白娘子的传奇。
亚运油纸伞,其实在杭州乡间就能找到同款。
今天,潮新闻记者带大家来到青山翠竹环绕的余杭瓶窑塘埠村,在村中的余杭纸伞工作室,一起体验正在亚运村非遗展示的同款油纸伞制作。
油纸伞的原料取材自山中的天然植物。
比如,记者手中的植物构树,它在浙江农村非常常见,用构树皮做的纸张,自带天然肌理,是制作油纸伞伞面的理想原料。
工作室的90后主理人刘伟学,从事余杭纸伞制作已经近10年。
他带记者来到后山毛竹林参观,因为纸伞的伞骨材料,就是取材自本地5~6年生的冬竹。
上世纪50年代,余杭纸伞作为晴雨必备的百姓日用品,年产量曾高达50多万把。
如今作为国风潮物的纸伞,非常受年轻人和设计师的喜爱,因为纯手工制作过程比较长,从一根竹子到最后成伞,需要15~20天,工作室的订单也因此应接不暇。
一把纸伞,从一根毛竹到最后成伞,不是一位师傅去做,需要5~6位师傅共同完成。
选好竹材,经过1-2年自然阴干,制伞的第一步才算准备就绪。
制作前,竹节会在活水里泡两天以上,再进入下一步劈伞骨。
一段55厘米以上的竹筒,师傅可以劈成60多根伞骨。
竹子劈完后,师傅会把它组成伞架,开始做伞面。
做伞面绕线叫撑样,用绕线把一根根伞骨定位成伞的形状。
糊伞面也是余杭纸伞的一大特色,36根伞骨每4孔为一片。
伞面用湿纸一片一片贴起来,由9片拼接而成。
每一片伞面都是有多张纸去制作的,伞面糊好不能暴晒,要放在室内自然阴干。
干了之后,师傅就要穿花线来稳定伞骨。
花线有十几米长,而且要求一根线从头到尾不间断,穿的过程中万一打结了,必须解开再继续穿。
穿好花线,纸伞还要糊伞头继续阴干。
如果伞面有绘画,要在上桐油之前完成绘制,用桐油刷好以后的纸伞才真正可以防水。
也就是说,前后有70多个工序的余杭纸伞制作,也是要看天吃饭的。
据介绍,这款纸伞通常在清明前后雨纷纷时卖得最好。
那时,大家都会去想要撑一把纸伞拍拍美照,伞的销量就很好。
但因为空气湿度大,伞的阴干时间长,因此制作是也需要花费最长的时间。
体验完油纸伞的制作,还可以去村中的虫出没乐园,和小朋友们一起探寻神奇的昆虫世界,也可以在村里品尝美味可口的农家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