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日游客与古人名篇穿越时间在同一空间相遇,将会产生何种奇妙反应?走进9月27日开馆的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山历史文化陈列馆,一座座名家雕塑、一条条立体诗句、一场场声光演艺,都在向游客讲述着千年临平山“梦华诗意”的悠远历史。
(开馆仪式现场)
沿游线指引,游客穿行在逾2000平方米的临平山历史文化陈列馆内,首先能在主楼“临平梦华”主题展区一览褚无量、邱丹、顾况等临平历史名人生平,由点及面、串珠成链感受临平“人杰”文化;步入副楼“诗意临平山”主题展区,“唐风浩荡”“宋韵悠长”“华章拾遗”三幅历史书卷徐徐展开,通过唐代至今与临平山相关的80余首诗词,呈现临平之“地灵”,让游客仿若重回古代、身临故地。
(主楼“临平梦华”展览)
(副楼“诗意临平山”展览)
“没想到还能在这里看到‘藕花无数满汀州’的景象。”诗僧道潜《临平道中》一诗中所描绘的临平山景,通过纱幕投影、氛围灯光等手段在陈列馆展厅内全景还原,带人梦回宋时临平,这成为临平市民刘先生参观完陈列馆后最为深刻的记忆。“馆内原有的柱子还被改造成诗词之林,扫描二维码就能聆听诗词。我打算假期再带上我儿子来这里,让他听诗学词,也感受一下临平的古风诗韵。”
(副楼《临平道中》展厅)
临平山作为昔日旅人接近杭城的标志,自古迎来送往,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近千年前,苏轼在临平送别友人,写下这首《南乡子·送述古》。2004年建成的东来阁则以挺拔靓丽的雄姿屹立在临平山巅,迎接八方来客。东来阁为仿唐式建筑,由钛合金材料制成,兼具古朴风骨与现代气质,如今已成为临平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临平山东来阁)
今年4月,临平区启动临平山东来阁文化提升工程,特别打造临平山历史文化陈列馆,对主楼原设展项做了灯光效果、加装新风、场景修复等装饰修缮,同时布置了全新的副楼展厅,加入多媒体声、光、电等数字科技元素,活化展陈。
“除了陈列馆之外,我们对东来阁庭院环境也做了全面升级,以禅意静景为基调,打造更有生机和活力的游憩空间,降低了原先柱廊四面环绕对游客产生的压迫感。”临平区城市建设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鱼游池中,人行庭内,游客仿佛能感受到这院这阁的灵气,可与古人开展一场无声的交流。
(升级后的东来阁庭院)
站在临平山东来阁顶层,抬头可望见古人所见的太阳,低头能俯瞰今人所建的临平。从这自然与人为之景中,汩汩流淌出临平的千年文脉,在临平山历史文化陈列馆里交织汇聚。“临平山历史文化陈列馆的正式开馆,标志着临平区再添一座文化新地标,将进一步增强临平山的文化驱动力、文化影响力和文化吸引力,积极推动临平山文化旅游业态发展。”临平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临平区将继续把文化视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变量”,深入挖掘历史遗存的当代价值,为打造“文化共富”临平样板注入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