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到千禧年初,一款台湾冬瓜茶,通过铺天盖地电视广告和新颖的风味,占领了内地人民的味蕾,东南沿海消费者喝到的台湾冬瓜茶,大概率就是从台州大麦屿港区进口的。
大麦屿港区旧照
当时的大麦屿港区,是风头正盛的台湾货运和客运进境港口。它位于玉环本岛的西海岸,作为台州港的南大门,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深水港,距离台湾基隆港仅有163海里,凭借大麦屿港区的地理优势,1945年就与基隆港通商往来。往后的四五十年里,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麦屿港区商贸、客运航线全面开花,红极一时。1992年6月,“以港兴贸,以贸促港”成为玉环的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了大麦屿对台经济开发区,并在大麦屿港区创办了台贸市场,江浙沪闽皖等省市食品公司的台湾饮料基本从大麦屿采购。台贸市场声名在外,一度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台湾饮料集散地。除了食品,大麦屿港区还进口台湾的服装、音响、摩托车等商品,它们在匮乏的年代里给商人带来可观的利润,即便是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温州商人也要翻山越岭前来采购。
港台商城开业
时间向前推进,潮汐涨落,船只中转停靠,港口迎来送往。
2008年,大麦屿港区开启硬件升级,直面未来的新使命。这一年里,大麦屿港区建成5万吨级泊位,国务院批复同意大麦屿港区升级成为国家一类口岸。这意味着,大麦屿港区即将告别外轮不能进靠,不能直接在码头作业的历史模式,迎来更深层次的开放程度。随着2011年大麦屿港区正式通过一类口岸国家验收,口岸查验配套设施完善、后续港口堆场建设、2018年被宁波舟山港全资并购、10万吨码头项目在途建设……一系列基建迭代升级,见证着大麦屿港区不再是个泥泞的滩涂式港口,它摇身一变,接轨现代数智化港口管理体系,站在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队伍中奋发向前。
大麦屿港区近照
从玉环入境的第一口台湾冬瓜茶已经下肚二十多年,但是距离吃到今年新西兰进口的第一颗猕猴桃不过是三个月前的事情。
今年5月,作为散装水果进口量第一的大麦屿港区顺利完成2023年新西兰猕猴桃首船进境工作,这并不是新西兰猕猴桃的首次来到大麦屿港区。
台州市RCEP港口贸易合作航线开通仪式
在2022年4月,大麦屿港区和新西兰猕猴桃就已经完成了初见,这得益于同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新西兰等缔约国家正式生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将覆盖世界近一半人口和三分之一贸易量,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大麦屿港区乘这股东风而上,再一次站在时代洪流的潮头,主动与新西兰猕猴桃业务搭桥接洽。彼时初见还是航线的业务试水,此时再见已经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
大麦屿港区进境水果
RCEP水果航线让新西兰猕猴桃顺利完成探路,智利车厘子和南非西柚也要轮番登场,不仅水果品类,大麦屿港区也在积极探索更多农产品进境业务。生鲜商品存储条件要求高,流转时效要求更高,大麦屿港区已经着手升级港区大型冷链仓储中心和码头装卸设备,期望建成国际农产品综合展示交易中心,并有意与海关携手,打造国际生鲜冷链生态产业园。
大麦屿港区大型冷库
RCEP作为自由贸易区的润滑剂,大大提振台州乃至浙江外贸企业的贸易信心,依托大麦屿港区,生产资料周转时长进一步缩短,助力提升台州制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台州积极布局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区位优势,主动参与多个贸易区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据相关数据统计,2022年,台州市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552.6亿元,增长22.5%,其中出口419.6亿元,同比增长26.2%;进口133.0亿元,同比增长12.3%。台州市16.6%的出口、54.3%的进口源自RCEP成员国。
玉环西海岸之上,台州正在打造专属大麦屿港的金字招牌。大麦屿港区作为长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的桥接环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浙中沿海水运枢纽,拥抱新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结合自身的优势地理条件和工业基础,在“八八战略”二十年间,积极发挥台州本地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努力促进海洋经济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华能电厂煤炭码头、LNG危化码头、中直粮库、港区大型冷链仓储中心等大型项目设施优化升级,吸引优质产业来台筑巢、落地生根。作为台州港的主力港区,大麦屿港区充分吸收宁波舟山港的“喂给”优势,加密內航支线,实现港口吞吐量的快速发展,同时联动温州港,加快形成区域一体化。
如今的大麦屿港区,在“一体两翼多联”的发展格局上实现华丽蝶变,在世界一流强港的新时代使命下,扛起硬核担当,稳步迈向建设“浙东南集装箱枢纽港”的目标,以其奋楫的力量,一同注入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经脉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