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路桥区,高楼林立,交通发达,现代化城市的景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里是台州的商业核心区。不过,台州向来是一个给人意外惊喜的城市,行走在鳞次栉比的现代化街区,蓦然的,会发现这里镶嵌着一个古朴而文艺的街区。
路桥的母亲河南官河,贯穿路桥城区,在路桥街道西北侧,与沿河的楼宇水榭勾勒出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画卷。她是路桥区历史发展的缩影,因五代钱鏐开凿南官河而兴建,鼎盛于明清,具有典型的水街格局,是水乡风貌和文化古迹相对集中的历史街区。
如今,这里已然成为游客们到台州后,体验台州宋韵文化风情的去处之一。
十里长街游线,北接路桥大道,南靠月河南街,西跨银座街与河西社区相连,东接规划支路及珠光街,占地45.37公顷,展示了路桥传统的水乡文化、邮亭文化与现代的建筑文化、商贸文化、乡贤文化的碰撞,展现了古与今、新与旧、雅与闹的融合。
据介绍,路桥十里长街城市传统风貌样板区于2022年入选浙江省首批“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并且获评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建设试点,以及省级夜间经济示范点、省级智慧商圈、浙江古镇文旅创新十佳案例、十里长街传统风貌样板区-邮电路以北重点整治地块入选省风貌办广场街道类典型案例等,路桥宋韵长街十里风情共富风貌游线被评为浙江省2023年度第一批共富风貌游线等荣誉。
见证历史的“桥”
十里长街北入口,立河西牌坊,上刻“物阜民丰,勤为路诚为桥商行四海,信为基义并利贸易五湖”的对联,充分地体现了,以勤为路,以诚为桥,敢闯敢为,商行四海的“路桥精神”。
水乡,最不能缺少的元素,就是桥。十里长街游线依南官河而建,横跨南官河及其支流的桥,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河多桥多,路桥自古有“百路千桥万家市”的美誉。
福星桥、磨石桥、松友桥、卖芝桥……这些自古以来假设在南官河上的桥,历经风雨,见证了路桥的历史变迁,也记录了十里长街上的繁华景象。
讲述历史的“居”
路桥作为商埠,在台州的商业发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经济的发达,自然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在十里长街上,涌现出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往事以及他们留下来的建筑,都在讲述着这座城故事。
游线有杨晨故居、邮亭古驿、谢家里、东岳庙等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其中,杨晨故居位于路桥河西街杨家里,建于清代,在建时规模宏大,气势恢宏,是典型的簪缨阀阅门庭。门前甲午旗杆,石狮照户,室内重楼叠叠,小榭亭台,园中花木婆娑,有亭翼然。
邮亭古驿,设立于东汉,是汉代对传递文书机构的称呼,到了唐宋时期改称驿站,位于十里长街之路北街北端,坐北朝南,面向长街。
谢家里,位于邮亭南面,十里长街东侧,坐落今十里长街(北)218号,为四合院建筑。路桥谢家是官宦经商世家,先祖为南宋丞相谢深甫。
东岳庙,不仅是老街最为重要的宗教场所,也是旧时乡保自治公所的所在地。凡是镇上有什么大事,乡保长们都会齐聚这里商议。这里还有一块“路桥药业店员工会旧址”的牌匾。牌匾背后的陈列室里,珍藏着东岳庙一段值得称颂的革命历史。
品尝美食与非遗
美食,大约是一个游线上最普遍受关注的点。而一个地方的传统美食,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息息相关。
以商埠为底蕴,十里长街游线自带长街商圈。路桥区依托中盛城市广场等核心商圈的旺盛人气系统谋划十里长街振兴工作,深入开展历史文化保护、街景立面改造、业态有机更新、环境综合整治、群众文化活动等工作,打造集聚文气、商气、人气的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和特色新兴业态工作阵地。
沿着这条游线,人们可以品尝到名盛台州的老街卤四件、老字号的排骨、麦虾、姜汤面、姜汁调蛋、酒盅印、食饼筒等台州特色小吃。
美美吃,还可以美美逛,领略台州人的智慧。在这条游线上,还集结着台州地方上的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比如“戏剧服装”、“保安剪纸”、“圆木加工”、“灰雕”以及壹朵蓝印花布。其中路桥灰雕是十里长街屋宇上的飞檐造型,形态多姿,以简而不媚的风格取胜。当地现存的古建筑,以晚清和民国时期为主。2007年,路桥灰雕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存在既展示了路桥浓郁的地方特色,又体现了路桥独特的人文内涵,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传统艺术工艺。
漫步在这条游线,犹如进行了一场今古相联的穿越,开启台州最具商埠气息的“宋韵”之旅。
陈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