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秋分时节,杭州秋意渐浓,桂香四起,络绎不绝的游客走进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一场南宋运动戏文物创意展最新开展,50余件宋代运动器物,惟妙惟肖重现宋人运动景象,将宋韵和亚运通过数字科技交织呈现。
一部杭州史,半部在上城。作为南宋皇城遗址所在地、南宋文化发祥地、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中心,这里是全国宋韵文化积淀最为深厚、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文化之于上城,不仅记录在史册诗句的字里行间,更蕴藏在肌理与日常中。
千年文脉融于当下。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上城持续放大人文优势,文化繁荣实现历史性提升。今年,杭州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繁荣兴盛,打造别样精彩的新天堂。为此,上城坚持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当好“薪火传人”,讲好“宋韵故事”,打响“人文魅力中心城区”品牌,展现“最杭州、新上城”风采。
宋代玉器博物馆
遗址“生长”,文物“说话”
南宋历史文化遗存焕发新活力
再过两个月,德寿宫将迎来开馆一周年。这座闹市中拂去历史烟尘,款款走来的盛世宫殿,是杭州现存并发掘的最重要的南宋历史文化遗存。
“含宋量”极高的上城,不只有德寿宫这一个“宝贝”。城区里有着全杭州超过一半的历史建筑、历史地段、历史街区和各级文保单位。怎样切实保护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利用管理的关系?
德寿宫,被视为浙江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代表作。
遗址,是德寿宫的“镇馆之宝”。它拥有国内目前原址露明展示等级最高、考古揭露面积最大、复原研究最充分的南宋遗址;也是国内首次在充分复原研究基础上,有机融合遗址原址和数字化手段,沉浸式互动解读展示遗址信息。
借助先进的文物保护工艺技术,观众隔着玻璃围栏,就能呼吸到来自800多年前的尘土气息,为南方潮湿地区同类型遗址保护展示提供了“上城样本”。同时,数字化复原展示让遗址“说话”,成为一座沉浸式全景漫游展厅。
“自2022年11月开馆试运行以来,已有47万人次游客、1000余个各类社会及旅行社团体走进德寿宫。”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负责人说,馆内持续做好土遗址保护与日常温度、湿度监测工作,近一年来遗址情况总体较好。
近年来,上城加快打造“古今交汇、时尚经典”的文旅融合标杆区。当游客络绎不绝“进宫”,博物馆的使命不仅在延续历史文脉中当好“薪火传人”,更要在推进多样共融中增强“文化赋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现代价值。
在杭州人家门口举办的亚运会,成为南宋文化焕发新活力的突破口。
就在一个月前,“德寿宫”志愿者服务团队“上新”了60名外语志愿者。“面对国际友人,我们储备的文史信息要更丰富全面,为游客‘打好基础’,并针对性地增加互动环节,全方位帮助他们了解德寿宫。”志愿者周娜说。
除了外语志愿者,德寿宫还上线了12国语言讲解导览器,支持阿拉伯语、波斯语、俄语、印尼语等。游客只要扫码租借,就能聆听相应的外语讲解。
“整个外语翻译创作是非常严谨的,在征求建筑学、语言学、考古学等多方面专家学者的基础上,我们对专有名词的多语种翻译进行了完善,希望能给国际友人带去更好的体验。”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负责人说。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积淀的历史资源是相协调的。作为浙江省宋韵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载体,下一步,德寿宫将立足理论研究、社教展览、讲解服务等方面,全力提升博物馆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炳仁及其子朱军岷打造的江南铜屋
保以致用,以用促保
营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粉墙黛瓦、飞檐雕窗,漫步坊市,梦回南宋。与德寿宫一街之隔,清河坊历史街区是杭州城内保存风貌最完好的一条历史文化名街。这里坐落着30余家非遗老字号,36处历保文保,仿若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走进南宋御街陈列馆,杭州古都繁华景象扑面而来。上城文商旅集团负责人介绍,南宋御街遗址是见证南宋全盛时期的珍贵文物古迹,陈列馆在南宋御街遗迹的原址上建立。“虽然陈列馆占地面积不大,但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可以让更多市民游客了解、感受御街的由来与发展历程,深受市民喜爱。”
从南宋御街遗址出发,清河坊统筹规划街区现有资源,在街区“开放式历史建筑博物馆”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望仙阁、钱塘第一井、南宋记忆馆等多个文旅点位进行再谋划、再布局,优化展现形式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从而赋能街区文化产业氛围的集聚与发展。
同时,上城文商旅集团计划招引多个微型博物馆、陈列馆业态,通过点位串联形成街区的文化品质导向,推动建设博物馆群落,打造“旧而不破,古且新潮”的历史文化街区。
非遗老字号文化,是清河坊的“灵魂”所在。现在来到街区,只要扫一扫“非遗码”,就能近距离深入了解非遗老字号品牌背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魅力。
今年以来,上城文商旅集团围绕“增强非遗文化体验性与传播力”的课题,通过收集整理非遗品牌、手工匠人背景与特色,绘制推出了清河坊非遗旅游地图,并为各个非遗点位“量身定制”了“非遗码”与打卡印章,积极构建可观、可感、可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群落。
除了“老底子”的非遗珍宝,怎样让一条古街持续焕发新活力?
就像是为一座“博物馆”布局一样,上城文商旅集团确定了河坊街民俗文化展示空间,南宋御街南段复合文化生活空间、北段时尚潮流艺术空间、大井巷慢生活空间、打铜巷艺术文化体验空间及高银街特色美食空间等细分区域定位,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增强不同区域的联动,实现优势互补、客流互引。
今年上城提出,要完善宋韵文化体验核心区块中长期规划,推动历史遗址遗存串珠成链,深化博物馆群落建设,构建“遗址展馆+名胜景点+风貌街巷”宋韵地标体系,加快清河坊、南宋御街、德寿宫片区文商旅融合。
笔者从上城区文广旅体局了解到,上城已围绕“一核两带百馆百点”,统筹推进博物馆群落建设,其中包括打造一个宋韵核心圈,两条运河展示带和沿江展示带,以及100家星级馆,将城区全面打造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悠然见南山”系列文化接力活动丰富多彩、韵味十足
开门见宋,处处赏韵
以文创理念讲好宋韵故事
中秋将至,在德寿宫,“明月仙兔”兔子灯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创单品。这是以馆藏文物“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兔形瓷塑”为原型,由德寿宫文创团队携手中国民艺文创先锋品牌联合打造,半个月内仅线上平台就售出200多件。
“我们以‘德寿重华’为主题,围绕宫内馆藏文物、建筑特色、历史故事等宋韵文化元素,在理解南宋美学观念的基础上,兼顾并重视文创产品功能性。目前已经自研、开发并上线销售60多款文创产品,这些具有‘德寿宫’元素及特色的文创产品,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又走进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德寿宫文创团队负责人说。
德寿宫“出圈”,清河坊“长青”……作为“千年宋韵”核心承载地、“人间天堂”城市会客厅,上城正在实践探索以文创理念讲好宋韵故事。
文创的“神韵”在于当地独特历史内涵和文化故事。“我们希望上城的文创产品要带有鲜明的宋韵文化印记,这个印记不是简单的仿古,而是有出处、有故事、有设计、有情感的。”上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说。
上城在文创开发中如何挖掘本土文化元素,映现城市厚重底蕴?
目前,上城正深入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调研梳理757个基本文化元素,遴选“宋代玉器”“南宋官窑”等重点元素38个,并打造宋韵IP“纹样库”“色谱库”“产品库”“文物库”等四大基因库。“有了这个基因库,企业能更快精准锁定宋韵元素。”该负责人说。
在新时代唤醒宋韵文化,还需要创意赋予产品独特生命力。对此,上城有自己的“独门秘诀”——通过政府“搭台”方式,统筹引导资源要素集聚。“梦溪杯”宋韵文化创新大赛就是展示宋韵文化与创意融合的绝佳舞台。
当前,上城文创产业已经不限于具体产品打造,而是内化为城市形象塑造,推动经典宋韵和城市建设“美美与共”。全域开展“韵味街巷”创建,将宋韵元素融入街头巷尾、商圈住宅,让群众“开门见宋”、游客“处处赏韵”。
随着杭州亚运会吸引世界目光,上城紧抓窗口时机,打好“推广传播”牌,推出“宋韵亚运见”,引导企业精心打造一批“上产”文创IP。
乘亚运东风,上城全域推动“宋韵亚运见”,着力打造“宋韵今辉”文创体系展示中心线下空间,目前已落地城市阳台集成店、火车东站万象汇微店,以及火车东站亚运抵离中心和亚运主媒体中心的场景,首批已集成西泠文创、出圈文化等30余个宋韵文创品牌近200余件产品。
上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上城将立足文化中心区优势,通过亚电数智等项目做好亚运产业承接;持续推动宋韵文化与文创产业有效适配,打造国内首个“宋韵今辉”城市文创品牌;探索宋韵文化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践行“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打造“宋韵文化新高地”。
(图片由上城区委宣传部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