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的张先生,从年轻时就喜欢抽烟、喝酒、吃肉,也不爱运动。两年前,他开始便秘,偶尔还会便血,以为是痔疮和上火的缘故,并没有理会。最近,张先生感觉左下腹有些痛,体检时大便查出隐血。医生建议他做一次肠镜,结果肠镜下发现了一个巨大肿物,病理检查提示:中分化腺癌。
便血,就是肠癌吗?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则显示,结直肠癌在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中排名第二,仅次肺癌。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便血都意味着肠道肿瘤,但是发现便血,一定要引起重视。
便血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可初步自我甄别:
肛裂:排便时肛门部位有明显疼痛,伴有鲜血流出,以肛裂居多;
痔疮:排便时无特殊感觉,有鲜红色血滴下,以内痔为多见;
肿瘤:便血为暗红色,且与粪便混合在一起,与肠癌极其相关。
当然,病理检查才是金标准,如果便血出现的频率很高,建议及时就医。80%~90%的结直肠癌有便血症状,当肿瘤破溃出血时,血液也有可能呈鲜红或暗红色,常混有黏液或脓液。有时还能在粪便中见到脱落的肿瘤组织,但这时往往已不是早期。
肠道出现这些异常,要警惕!
除了便血外,这些情况也应当引起注意:
1.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改变是结直肠癌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癌肿的刺激,病人短期内可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排便排不尽的感觉。
比如原来大便每天1次,最近突然大便3~4次,改变持续2-3个月以上,就需要引起重视。
2.大便形状改变
息肉压迫粪便,大便形状会变细或变扁,中间有凹槽或血痕。
3.腹痛
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自觉有气体窜过疼,接着有排气,然后疼痛突然消失。
4.贫血
老年病人,尤其是无其他原因失血,亦无肠寄生虫病的,如发现进行性缺铁性贫血,应想到有结直肠癌的可能性。
5.腹部包块
部分患者可触摸到腹部包块,形状不规则,某些包块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
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诊断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很大部分是因为忽略了它发来的“预警信号”,如果出现上面的任何一项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预防肠癌,这两个检查不可忽视
很大一部分晚期结直肠癌是“拖”出来的。
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一般为: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需要10-15年,在此期间积极筛查,能够有效将肿瘤扼杀在摇篮里。
这两个检查不可忽视:
肛门指检
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负责人朱玉萍主任医师表示:“肛门指检其实非常重要,70%的直肠癌是能够通过指检摸到的,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及时进行处理干预。”
建议出现结直肠癌可疑症状的患者,重视肛门指检这一重要的检查方法。
肠镜检查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90%以上的肠癌由息肉演变而来,但肠息肉也几乎没有症状。
此时,通过CT、彩超等检查可能很难发现疾病端倪,而肠镜则可直观观察结直肠,获取组织进行活检,还能对息肉、早癌等进行微创治疗,有效预防肠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