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25日,铭心追梦——“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艺术特展在浙江展览馆举办。
88件(组)美术书法作品,以书法、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雕塑等多元表现形式,全方位全景式展现20年来“八八战略”引领下浙江的沧桑巨变。
潮新闻推出创作者解读展品系列,一起来感受浙江文艺工作者们的艺术史观与使命担当,更近距离地去理解他们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
位于展览第四板块的长卷版画《京杭大运河——杭州风情》是展览中运河系列作品中的一件,由邵蓓艳创作。邵蓓艳,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版画家协会理事。
她创作的这幅作品,对很多杭州观众来说,看上去特别亲切,因为长卷上展开的一草一木每一景,都是再熟悉不过的。
“对我来说,也是再熟悉不过的。”邵蓓艳说,京杭大运河一直是她关注并想创作的主题,她的家也在运河边,亲眼看见运河在政府的治理下,河水日益清澈,环境越来越好,在运河边散散步,看到的都是老百姓生活幸福美满的景象。
2021年,邵蓓艳就开始收集有关运河的资料收集,包括文字、图片以及影像。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有关她的相关资料有很多,但是最终我还是决定做自己最熟悉的杭州段。”那段时间,邵蓓艳几乎每天都会去运河边走走,记录下运河的每一个动人瞬间。
回忆整个创作过程,她觉得,虽然过程中挑战不少,但整体还是比较顺利的,“也许是因为,大运河于我而言,是熟悉的,鲜活的,真实的。历经2500多年风雨,我眼中的大运河依然生机勃勃。”
在画稿期间,邵蓓艳画了非常多的写生稿,“每一个有关运河的美丽瞬间我都想记录。”最终,她选择了这段运河边上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古迹、新貌,连成长卷,组成了运河杭州段的整体面貌。
创作稿在2022年春完成。邵蓓艳记得,2022年的那个暑假,酷热。她的长卷版画也将进入到完成前的最后一个环节。
“我选择以水印木刻的方式来表现运河。”邵蓓艳解释,首先水印木刻是中国独有的传统版画形式,自唐代延续至今,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水印木刻和运河一样,拥有很长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同时,水印木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当代艺术家的传承和发展中,也有更多样的面貌和更多元的发展,焕发着新的生命力。”她觉得,水印木刻和运河随着中华文明的进步相生相长,完美契合。其次,水印木刻的水味、韵味也可以充分地表现运河之美和气韵生动。
因为创作的过程正值暑假,这对于印制水印版画是个挑战。“水印版画的印制需要保持纸张的湿润,高温、空调都会导致水份蒸发,纸很快就干了,需要不停地喷水。”
三个月后作品完成。“效果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邵蓓艳说。
作品总长5米多,由八张画拼接而成,记录了从武林门到拱宸桥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沿途的风情。观者仿佛置身运河游船之中,随着长卷的缓缓展开,一路欣赏运河的新貌——从武林门码头登船,沿途有现代的西湖文化广场、高楼林立的现代建筑、绿荫环绕的居民小区、古色古香的仿古商业街、古桥下一直守护着运河的镇水兽。
由于长卷是拼接而成的,如何衔接也需要比较精确的设计和把握。邵蓓艳说,这需要她在前期就做好比较精确的设计,并且在后期创作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创作过程中,除了长卷式的构图以外,邵蓓艳对色彩的运用也有自己的考虑和选择。
“我希望表现运河的新貌,是新时代下生机勃勃的运河。所以,我选择了春天的运河,桃红柳绿、碧波荡漾,古老的牌坊,现代的高楼,拱桥游船,流水人家相互映衬,恬静和谐。”
去浙江展览馆近距离感受水印木刻下,水汽丰沛,生机盎然,充满确幸的运河生活画卷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
薛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