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再燃激情、再展雄风,新能源产业,正成为温州“续写创新史”的新增长极。
攻坚三季度,温州新能源全产业链招商引资有哪些新项目?项目落地后的进展如何?项目一线又有哪些故事?浙报集团温州分社推出《追“新”记》系列报道,本期关注温州储能、动力电池相关产业。
“通过大项目牵引,利用温州已有产业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连日来,温州招商干部马不停蹄地到各地招商推介,新能源产业是主要的方向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储能等方面,正是近年来,温州通过不断招引形成的一个产业链。
已有百年历史的全球汽车产业,正迎来技术和创新应用层出不穷的大变革。新能源汽车,正在当下蓬勃发展,其重要部件便是动力电池。
温州正在通过引进落地比亚迪、瑞浦兰钧、伟明盛青等项目。高水平打造从上游高冰镍精炼—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及pack—动力电池—电池回收利用的动力电池产业链闭环。
温州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线。共享联盟·瑞安 孙凛 摄
产业基础好:温州拥有中国电器之都、汽摩配之都等称号
乐清电气产业集群是国家4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拥有规上电气企业1044家,上市企业13家,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电气企业15家。现已有172家规上传统电气企业迈入新能源领域。
走在温州瑞安街头,随处能感知40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散发的蓬勃活力。这里拥有12个大类、5000多个系列的产品、近700亿元产值的汽车高端部件产业,是全国汽车零部件品类最全、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基地之一,为国内100多家整车生产企业提供配套,产品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正是依靠着雄厚的产业基础,温州传统产业向“新”而行,逐渐成为新能源领域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我们的汽车电池包装电池外壳在市场比较受欢迎,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我们也有不少订单。”位于瑞安的浙江铭博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标准件、冲压件制造等,在动力电池的电池壳方面也占有一席之地。再如,位于温州泰顺的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汽车发动机热管理系统领域的研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并具备全国最领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实验能力,是国内水冷板龙头企业之一。
另外一个方面,温州作为沿海城市,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将迎来规模化发展高峰。根据项目最新进展情况,温州市待接入的风电规模达到约 992.25 万千瓦、光伏规模达到约 803.6 万千瓦。这也为储能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目前动力电池的上下游,一般可分为30个左右环节:比如上游是钴、镍、锰、锂等金属原料及其化合物和相关设备;中游主要有四大关键主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各类辅材(导电剂、添加剂、铝箔、铜箔等);下游是锂电池生产企业,通过产业链中游获得的中间产品加工成电芯,模组,最后形成锂电池组。
温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已有的产业优势,目前,温州市动力电池上下游30个环节大体上已经有27个环节已经布局或者正在落地,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温州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
大项目引领:行业龙头助力新能源产业
眼下,位于永嘉县桥头镇的温州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除了企业之外,政府部门也组建项目专班,对项目全生命、全周期跟进。为的就是,确保这个大块头项目能尽快投产。
该项目拟生产的动力电池采用目前极具潜力的电池技术之一,有望带动新能源全产业链高质量大发展,联动温州现有动力电池、汽车电子、汽摩配等产业转型升级,预计2024年实现第一条产线投产。
引进这样的龙头大项目,必将给温州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注入新的活力。这背后,离不开温州的主动招引。2022年6月,温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深圳考察,推进比亚迪与温州的项目合作。作为双方合作成果之一,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落地温州永嘉县桥头镇,规划年产能20GWh。2022年11月23日,项目签约,2023年2月27日,开工,可谓一路小跑快速前进。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温州累计签约新能源产业项目总投资超4200亿元,到今年年底有望突破5000亿元。
温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效果图)
培育产业共同体,打造超5000亿元产业集群赛道
除了比亚迪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外,温州还跑出一匹锂电池黑马-瑞浦兰钧。
今年3月,瑞浦兰钧50GWh新能源制造基地(三期)等三大新能源产业项目同步开工;去年9月,格林美还携手伟明环保、永青科技与温州洞头区、温州高新区分别签署总投资108亿元的温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低碳产业园和总投资22亿元的温州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
据介绍,温州储能产业链主要布局在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洞头区等区域。目前正在建设的储能产业项目主要是位于龙湾区的瑞浦新能源制造基地项目、伟明盛青锂电池材料项目等。根据规划,龙湾区以瑞浦新能源制造基地等项目为龙头,集聚上下游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锂电池、锂制品等产品,加速形成电池材料、成品电池、应用产品及其配套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浙江伟明盛青能源新材料项目以高冰镍、氢氧化钴中间品、氢氧化锂、电池级硫酸钴、电池级硫酸锰为原料制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产 20 万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8月21日,2023年浙江省锂电池产业链合作大会暨“十链百场万企”系列活动锂电池专场在温州湾新区举行,浙江省锂电池产业链联盟正式成立。来自省内锂电池产业的相关领导、专家、企业家代表会聚一堂,共同展开交流合作,为温州锂电产业发展赋能助力。
在锂电池产业领域,目前,温州形成了这么几个特点:一是,龙头企业招引多,比如,比亚迪、瑞浦、伟明盛青、格林美、新宙邦等龙头企业齐聚温州。二是,产业链条全,已形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布局完成锂资源、正负极材料、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回收等上下游27个细分环节。三是,赛道活力强,比如,瑞浦兰钧、麦田能源等锂电池相关企业2022年的年产值增速分别达到519%、259%,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瑞浦兰钧温州基地年产值超130亿元,成为温州新能源企业“领跑者”。
温州正乘势而上,实施新能源产业全要素招商,加快实现新能源产业、投资“双5000亿”目标,推动新能源产业从“立起来”到“强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