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未来中国建设月球基地为背景,要求参赛者2人一组,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完成地球与月球间的物资运输、月球基地日常的维护及科学研究等任务,加深学生对通信网络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促进通信、航天科学知识的普及,提升青少年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近日,记者从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高照实验学校获悉,该校四名新八年级同学徐佳豪、高宇帆、高源、王晨逸在暑期举行的首届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获得全国一等奖。他们参加的正是“月球基地建造计划”主题赛项。
804班的徐佳豪这次是跟同班的高宇帆组成一组参加比赛。“为了取得好成绩,暑假里我们有一个多月时间都在备赛,能拿到一等奖真是值了。”徐佳豪说,自己喜爱编程,从小学时就开始报名编程拓展课。“学习编程对我们逻辑能力、思维能力提升都有帮助。”
而在高宇帆看来,获奖的秘密就是在不断的试错和调整中获得的成长。“最让我紧张的是,在比赛前一天的实物模拟中,我们仍存在问题,经过连夜更改程序,在凌晨三点终于完成了测试。”当比赛结果宣布“徐佳豪和高宇帆组拿到了虚拟和实物均满分”的好成绩时,他们的内心既有惊讶,也有惊喜。
好成绩的背后也有一批默默奉献的老师。“备赛期间,可能会遇到得各种状况,我们老师除了给予学生技术指导,还会用鼓励和陪伴,帮助他们克服紧张,精益求精。”学校信息科技组教师金玲珠说。
据了解,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是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唯一通信领域赛事。赛事启动以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高照实验学校通过校内选拔,挑选具有信息科技特长的8名学生组成4个小组参加比赛,从省赛到国赛,该校选手总共获得4个全国一等奖、2个省级一等奖、2个省级二等奖。
学生喜获佳绩的背后,这所学校有什么培养“秘诀”?“我觉得是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创教育氛围,才能激发同学们参与的激情。”金玲珠表示。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高照实验学校首届“萤火虫”校园科创节开幕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高照实验学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新优质学校,积极探索课程建设,构建了“五色·向光”课程体系,追寻立德、启智、健体、寻美、创劳五育融合发展。学校的“校本”课程中、设置了玩转掌控板、激光文创等“启智”类课程;布设“激光木作坊”、AI创客星空间、无人机实验室等教学空间;每年举行萤火虫校园科创节系列活动、蒲公英科普活动等活动;开展“24节气印章”“校园智能节能助力双碳”等项目化、跨学科的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以真实情境下的驱动性问题解决为导向,强调真实问题、跨学科知识运用,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近几年,国家级、省级荣誉接踵而至,全国第六届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全国二、三等奖;第二届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全国二、三等奖……学校前后获得荣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学校、中国STEM教育2029 创新行动计划种子学校、浙江STEM教育与项目化学习基地学校等荣誉。
“下一步,我们学校将持续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教研机制,以各级各类竞赛为依托,着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完善思维、提升素养,将科创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孩子心间,厚植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沃土。”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高照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