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提起“脑卒中”,通常被认为是老年病,但近年来脑卒中的魔爪却悄然伸向了年轻人。
2023年9月16日是第23个“中国脑健康日”,大脑作为参与人体“顶层设计”的重要器官,参与着人体的各项活动。如果大脑发生病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其中脑卒中就是最为危险的“杀手”之一。
浙江省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淑青表示,最近科室接诊过好几例才40岁左右的患者。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熬夜加班、上网、打游戏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年轻人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令人担忧的是,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的300万~400万脑卒中患者中,45岁及以下的中青年约占5%-15%,中青年卒中人群的占比在逐年升高。因此,这件“头”等大事并非老年人“专属”,所有人都需要尽早关注。
来源:视觉中国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根据发病血管的病理特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急性的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血性卒中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大脑发生出血性的损伤。
脑卒中年轻化的原因
1.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肥胖、熬夜等因素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
2.心血管疾病影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也在逐年年轻化,这些疾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管理,也可能增加年轻人发生卒中的风险。
3.精神压力: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加,精神负担重、焦虑等情况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张淑青主任提示,如果出现了突发口齿不清、偏侧肢体麻木无力、剧烈头痛、持续性头晕、视物模糊甚至呼之不应等情况,需要提高警惕,这可能是脑卒中发出的“信号”,要及时就医。
脑卒中后出现功能障碍
须及时介入康复治疗
浙江省中山医院康复评定与治疗中心李霞表示,脑卒中患者常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如偏瘫、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1.脑卒中后需要康复吗?
脑卒中患者如果遗留有肢体、言语、吞咽等功能障碍,如偏瘫、口齿不清、饮水呛咳等,是需要及时进行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如果静养活动太少或不活动,容易造成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肩痛等并发症。
脑卒中患者一般病情稳定后48小时就可以介入康复治疗。如果康复介入时间太晚,甚至已经出现关节僵硬,就会错失康复最佳时机。所以,脑卒中患者如有功能障碍需要尽早康复治疗。
2.中风偏瘫后可以在家自己做康复吗?
偏瘫早期住院期间,一般在医院内做综合康复治疗。早期在家庭做康复治疗,家庭条件往往有限,再加上照顾者的康复手法等因素,难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医院内康复采用综合的康复措施,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情、肢体恢复情况,评估运动功能,采取运动疗法、理疗、针灸等治疗方式,加快运动功能恢复,避免并发症。
偏瘫恢复期,回归家庭后,则可居家进行康复或定期至门诊康复。
3.偏瘫康复是主要训练肌肉力量吗?
偏瘫不是单纯的力量下降,还会影响肢体的协调功能、平衡功能等,所以单纯训练力量是不可取的。
脑卒中是大脑的损伤,影响的是单侧肢体的运动功能,而不只是某一块肌肉的力量问题。脑卒中后还可能出现患侧肢体的协调运动障碍、下肢的平衡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坐、站、行走、抓握等功能障碍。
偏瘫患肢的状况也各不相同:有的肌肉痉挛紧张,需要放松;有的肌肉力量弱,需要加强;有的关节挛缩,需要缓解;有的动作配合不好,需要练习协调功能。所以,偏瘫康复不只是训练肌肉力量,需要针对患侧肢体的功能状况做好评估,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脑卒中患者应尽快在医生、治疗师的指导下开展规范、科学的康复治疗,这有利于快速减轻功能障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