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科研仪器也能共享?海宁这招绝了

    潮新闻 记者 褚晶君 共享联盟·海宁 胡晓琳 葛祎凡2023-09-15 06:47全网传播量2856
    00:00
    00:00

    如何在几百颗直径不到2微米的银粉中精准无误地寻找到一颗同样大小的玻璃粉?这往往需要一台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近日,浙江凯盈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盈新材料”)研发总监韦继峰紧紧盯着电脑屏幕,在浙江大学海宁生物电子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俊杰的帮助下,使用中心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精准找到了散落在银粉中的玻璃粉,顺利完成企业新产品表面形貌观测分析任务。

    日前,企业在研发匹配新一代TOPCon高效太阳电池的银浆材料时,急需一台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于是,企业首席技术官助理尚俊霞联系到海宁市科技局科技合作科工作人员朱骏杰。

    得知企业这一需求,朱骏杰立马从海宁市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资源库(以下简称“共享库”)中,查询到海宁的三家单位有该设备,立马将该情况反馈给企业。

    浙大海宁生物电子国际研究中心共享SEM扫描电子显微镜,AFM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等14台;海宁先进半导体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共享晶圆光刻机、匀胶显影机等16台仪器;晶科能源(海宁)有限公司共享高分辨率数码显微镜等4台仪器……在共享库中,企业能实时看到所有在库设备信息,每个共享单位后附有联系电话。

    “企业只要通过共享库,即可与心仪单位进行电话预约。”朱骏杰介绍,每年,海宁市科技局都将根据排摸企业的需求,实时更新一批共享科研仪器。

    近年来,海宁企业研发热情高涨。“去年,海宁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3.77%,这一比例足以比肩一线重城市。”海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但缺少高精尖科研仪器却是海宁中小企业的一个痛点。“其实,海宁有许多优秀科研创新平台,创新资源丰富。但这些创新资源多集中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就包括大型科学仪器。”

    一边是企业缺少大型科研仪器,一边是科研院所拥有丰富的科研仪器资源,一堵隐形的“围墙”限制了创新资源的流动。

    仪器尽得其用方成科研大用。海宁市率先搭建起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库,先后与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海宁先进半导体与智能技术研究院、海宁集成电路与先进制造研究院等10多所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共享库作为海宁“教科产城”模式中一个重要的公共服务创新平台,拆除隐形“围墙”,把碎片化、孤岛化的科技资源打通共享,推动沉睡在高校院所中的大型科研仪器“忙”起来。

    仪器共享,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负担。尚俊霞表示,作为晶硅太阳能电池银浆的生产企业,在日常研发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高精度扫描电子显微镜。“一台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购置费300多万元。”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次使用共享仪器成本是三百元一小时,根据企业实际使用频率,一年成本大约在两万元。“这笔购置费,我们可以用共享仪器150年!”

    科研仪器与企业共享,也成为校企合作的新途径。随着大型科学仪器的开放共享的深入,浙江信测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与浙江大学国际校区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达成深度合作,利用学院实验室科研设备资源共建“浙江大学电磁环境实验室(海宁)”,可开展5G通信、车联网、电磁场校准等领域科研检测创新活动,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检测成本,激发创新活力。实验室目前已对7个批次的电磁辐射检测仪进行了产品测试,有效提高了企业检测效率,降低创新成本,为企业间接带来经济效益达1600万元。

    开放共享,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大型科研仪器“忙”起来。“目前,几台大型设备每年的有效机时超过800小时,其中对所外用户开放共享占总机时的三成。”浙江大学海宁生物电子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骆季奎说。

    如今,海宁已征集入库可共享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总计214台,设备覆盖半导体、特种装备、生命健康等多个产业领域,总价值超2亿元。其中,科研平台仍是主力军,其共享科研仪器数量占共享库的87%。近三年,共享库内仪器已有46台被全国230家企业和单位使用,使用频率超千次。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海宁这群“闻臭师”厉害了!
    3D打印的垃圾站,你见过吗?就在海宁这里
    为亚运村“梳妆画眉” 海宁这家企业有什么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