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晚潮|《亲爱的味道》:越读越有味

    潮新闻 胡圣宇2023-09-15 06:02全网传播量1.6万
    00:00
    00:00

    第一次读沈嘉禄的文章,是他的《泡饭和它的黄金搭档》。他以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将一碗寒酸的泡饭写得出神入化。结尾戛然而止,干净利落,让读者去感受味外之味,象外之象。

    《泡饭和它的黄金搭档》收录在沈嘉禄新近出版的美食散文精选集《亲爱的味道》中。沈嘉禄被读者公认为上海老饕,写美食散文是一把好手,他的《上海老味道》被许多读者认为是“美食随笔的开山之作”,他以一种惆怅而温暖的笔调构筑了当代人的乡愁与风物的叙事模式。《上海老味道》长销不衰,多次再版,畅销20多年。后来他又出版了《上海老味道续集》,也卖得很好。

    《亲爱的味道》,味道何以成为“亲爱的”?因为他揭示了食物与亲情的关系。在特定的情景中,食物因为有了亲情的倾注,就有了别样的滋味,值得久久回味,这是他的感悟,也是许多读者的经验。

    沈嘉禄似乎随意地将笔触点到一些日常生活中并不起眼的风味美食,像猪油渣、黄豆猪脚汤、香椿芽、烘山芋等等,但他的叙事节奏相当从容,舒缓有致;语调平淡,波澜不惊;写出了人间烟火,写出了文人的旨趣雅意。

    在《霉干菜的浓浓乡味》中,他将霉干菜比喻为会稽山的荷尔蒙。霉干菜烧肉,则是“霉干菜与猪肉合作完成的那场丽歌,释放着断发文身南蛮子的野性,热情奔放,诚恳坦荡,教我铭记故土与风物,以及母爱。”而做一碗霉干菜虾干汤犒劳自己,“一碗下肚,两眼放光,那简直就是我的‘回魂汤’!”其貌不扬的霉干菜,却让沈嘉禄念兹在兹,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如何能从一根枯黄的霉干菜中咂摸出如此滋味?

    沈嘉禄对文字的锤炼、推敲和调度颇见功力,在介绍江南早春的野蔬时,把荠菜比喻为野菜界的“形象大师”。从菜场里买回时,“每片叶子上都沾着湿漉漉的泥浆,散发着晚霜晨露的清新。荠菜肉丝豆腐羹、荠菜炒春笋,是拥抱春天的第一道时蔬。”吃荠菜肉汤团,“一口咬破,春天的气息便喷涌而出,令人陶醉。”这样的文字,如同清新的春风拂过心头一般。

    我还有一个体会,《亲爱的味道》这本书不宜在晚上读。当他将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端到我面前时,不可阻挡地吊起了我的口腹之欲,以致于饥肠辘辘。所谓文字含香,大抵就是如此吧。

    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沈嘉禄幽默的语言风格,在轻松的戏谑中,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近。

    在《杀牛公司的猪头肉》中,沈嘉禄调侃自己是难得吃一趟肉的“小赤佬”,一见到猪头肉,就会“多巴胺大爆发”。他看到队伍前面有个交警买了一斤酱汁肉,打开纸包就在路边一块接一块大嚼起来,“心想等我长大了,上班领了工资,也放开肚皮吃他一斤酱汁肉!”有一次陪同领导考察,身为政协委员的他不识时务地对一幢老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不同建议,领导和老板“相视一笑,拿起酒杯看了看:这酒不错啊。”幽默中带有发人深思的韵味,让人想笑却笑不出来。

    沈嘉禄的幽默还体现在语言的时尚中,不时地冒出一些网络热词或流行语。玫瑰乳腐,沈嘉禄认为是“乳腐界的劳斯莱斯”。他拿着半瓶香椿酱,就像“捧着一个阿拉丁神灯”。C位,摆烂,2.0版等等这些鲜活的网络热词,让作品更多地照见时尚。书中常见会跳舞的文字,妙趣横生的句子,我超喜欢这种被治愈的感觉。

    食物具有不一般的力量,最能勾起人内心最深的情感,比如亲情、友情和爱情。沈老师以文感人的背后实则是以情动人,书中洋溢着浓郁的父母之爱,兄弟之情,朋友之谊,这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感,使得最平凡的菜肴也无端的华贵起来。

    印象最深的是《带鱼也有黄粱美梦》。小时候,妈妈用带鱼做好鱼松后,摊在茶盘里冷却,准备寄给远在新疆的知青二哥。“那股香气对我的灵魂当然是残酷的折磨”。他左手像着了魔似的,一次又一次伸向鱼松,送进嘴里。待妈妈发现,鱼松已被吃去一大半。“她没有打我,她找出二哥寄来的家信,叫我从头到尾读上三遍。‘读响点,再响点,’妈妈大声说,眼泪流下来了。妈妈的眼泪比妈妈的巴掌更加厉害!”沈嘉禄的笔尖饱蘸着情感的琼浆,在行云流水般的字里行间汩汩流淌,直抵人性深处,让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沈嘉禄对生活的热爱、对身边人的热爱,真心融于食物里,让食物有了特殊的味道。他希望政府部门为烘山芋的外来妹们统一发放安全可靠的铁桶,解决外来人员的生存艰难。他深入矿工家里,与矿工大哥一起喝了大半瓶白酒,了解矿工生活的真实情况,并祝愿他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他经常与水果摊主拉拉家常,说说笑话,照顾他的小本生意。他想想农民剪香椿芽的不易,不好意思与他们讨价还价。

    他的文字很平凡,却很温暖。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谈吃,谈的是面对现实生活的气质和态度,更有对亲情友谊的怀念。”细细地品味,他那一篇篇平和自然的文字中,由食而延伸、生发开去的人情世态,才是他下笔的重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陈骥

    相关专题
    晚潮: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相关新闻
    这个“冒牌”豆腐来自山间,藏着许多人的回忆~
    写点生活|母亲的糯米饭
    当“村BA”遇上固原美食!会有多嗨?让每个激情时刻更澎湃~
    写点生活|三门,赶一趟海鲜
    这家赣南客家菜餐厅开进杭州滨江综合体,让你一桌吃遍大江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