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粮食总能给人带来沉甸甸的满足感,从单纯的填饱肚子,到成为商品,再到满足美好生活,粮食在社会需求的变迁中,逐渐勾勒出从传统到现代的“大农业”全局。
作为嘉兴市最大的产粮镇,秀洲区新塍镇素有“浙北粮仓”的美誉,通过串联起基地生产、种业研发、稻米制品规模加工等环节,新塍全方位持续发力,打造稻米全产业链,实现了从农业大镇到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的跃迁。
如今,新塍的一粒米正“链”起总产值超20亿的大产业,奏响了新时代的“田园牧歌”,让农村成为希望的田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水稻种植一直是新塍的重要产业。但受传统观念制约,新塍镇曾经以个体分散式经营,属于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的粗放型传统生产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已制约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对此,近年来新塍通过加快现代农业转型融合,不断向精致农业迈进,自成功入选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后,新塍镇更是明确了以稻米主导产业为优势的农业产业。
登上新塍镇火炬村的田园观景台上向四周眺望,两旁都是集中连片的“万亩方”,目之所及是一块块高标准农田,小麦在风中招摇,长势喜人,麦浪滚滚,清新悦目,宛如一幅精致的画卷。
近年来,火炬村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98.6%的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让片区耕地从1.98万亩增至连片的2.37万亩,“改”出了浙北地区最大的高标准农田,既实现稳粮,也实现增效。
在浙江禾天下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基地,农业科技人员在田间忙着插秧,进行水稻良种培育工作。这家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嘉兴市农科院、嘉兴市供销社和五芳斋集团共同组建的公司成立仅5年,自主选育、独家或区域经营的水稻品种已达9个,并推广到沪苏浙皖地区栽种,其中,“嘉禾香1号”更是获得2020年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大会粳稻类金奖。
“农业的发展,种子是‘芯片’,种子在高产方面的贡献超过了45%以上,一定要聚焦种子资源的创新和利用,围绕产业多出品种、出好品种。”嘉兴市农科院研究员、浙江禾天下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黄海祥如是说。
在“禾天下”育种基地,科研人员们管护着4万多份育种材料,通过一代代保留亲本优秀性状,他们围绕“新塍稻米”优质、高产、多抗、生态、安全等方向研发选育。“近年来,我们审定的‘嘉优9号’‘嘉禾优726’‘嘉禾567’等优质稻米品种已向农户成功推广种植。”种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种植模式上,禾天下种业根据新塍当地稻禾会遭受的病虫害,开创了独属于新塍的稻渔共生的水稻种植模式,用鳖、鱼等吃掉稻田里的害虫,从而达到不用农药就能防病治虫的目的。
从禾天下种子的选育开始,新塍将优新品种通过全省粮油产业联合体和两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以“龙头企业+农资农服企业+种植企业+加工企业+销售公司”为融合模式,打造了“资源共享、价值共创、风险共担”的稻米全产业链和运营生态圈,带动全镇150多家种粮大户以及其他的农业农机合作社推广种植,实现全镇全年水稻种植面积5.6万亩。
为把新塍大米打造成嘉兴市知名好米,2021年9月,新塍镇注册了“新塍大米”公用品牌,并在丰收节上将这一公用品牌授权签约。
“从原来只是知道这个品牌,到现在走进超市商场能买得到这种大米,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能够吃到本地放心的优质大米。”新塍镇农业农村办副主任娄晨慧表示。
有了公用品牌的正式授权,“新塍大米”在品质上也有了更高标准。该公用品牌已经委托给新塍镇粮油协会进行管理,大米加工企业、种植户要使用这个品牌,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种植加工。在高标准的推动下,今年新塍“婧王府”牌新塍大米被评为“2022浙江好稻米”金奖产品。
2022年,新塍镇稻米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已突破20亿元大关。其中一产水稻种植产值8103万元,新增稻渔产值3200万元;二产稻米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8.66亿元;三产休闲农业和种业产值再创新高,分别达3469万元和20042万元。
田间的“一粒米”,盘活了一条全域发展的产业链,新塍镇迈步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居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