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文学的星光亮起来

生态文学作家周生祥作品分享会在杭举行

潮新闻 通讯员 献宇 见斐2023-09-14 07:55全网传播量3618
00:00
00:00

“星光品读会”第二次品读分享活动,最近在杭州钱江世纪城保亿中心举行。

此次品读会分享以写生态文学见长的诸暨籍作家周生祥的系列生态小说、生态散文。《山海经》杂志总编辑先宏明、《青年文学家》杭州理事会主席王新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斯多林、著名诗人赵国瑛、作家王小青、原《文化娱乐》杂志主编韩锋等30多位文学爱好者与会,大家济济一堂,在聆听、点评、互动交流中共享“生态文学大餐”。

周生祥系浙江省林业厅退休干部,高级工程师,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诸暨市作家协会会员。早先,他安心于“吃林业饭,做林业事,写林业文”,与文学并无多少交集。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呼唤声中,周生祥开始把笔触伸向文学。他以自己长期在林业系统工作所积累的文学素材为基础,以居住的小区环境为背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生活在这里的香樟、银杏、枫香、沙朴、桂花等植物之间发生的趣味盎然的故事,画面感极强,树立了众多个性鲜明的植物形象。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了300多万字的创作,出版了《跨界》《天候》(春夏秋冬四部曲)等生态长篇小说及《润物》《润园》《润声》《润心》《润情》等生态散文集。在报刊、网络平台上发表文章数百篇,其中《润物》获得第五届浙江省优秀科普作品金奖,《天候·秋》《天候》连续获得诸暨市文化精品奖,被誉为“植物拟人化写作第一人”。

当谈到创作路径的选择和写作技巧的把握时,周生祥说:“一是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所谓熟能生巧;二是行动比等待重要,完成比完美重要;三是所写作品要有自己的特色,有辨识度。”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读者就当下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及生态文学的表达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学评论工作者、编辑韩锋认为周生祥有着浓重的生态情怀,在他的笔下,天庭、地府、气候、节气、香樟、沙朴……大自然有形无形的万物都被赋予了人格,在他精心编织的艺术版图里无拘无束地徜徉。这种人与自然平等共处的创作观念,有着很高的生态文明站位,也极富感染力,为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与会者一致认为生态文学自然、清新、野趣,能给人们带来更长远、更辽阔的精神滋养。

“星光品读会”是一个以品读分享人文类书籍为主的公益性读书群体,秉承“灵魂交友,以书识人”理念,携手更多的“读书人”,努力营造全社会读书求知、向上向善的氛围。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陈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