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的肖先生(化名)是一家公司的高管。
两年前,肖先生时不时就会头痛。着凉或劳累时,头痛会更加严重,脖子也会出现僵痛,他想着忍忍就过去了。
这一忍就是一年多。一天,正在开项目会的肖先生突然头痛发作,甚至还出现了头晕和恶心的感觉。
担心不已的他赶紧来到附近医院神经内科,虽然排除了颅内病变和脑血管病,可头痛的原因没有找到。“用止疼药也能忍忍”,繁忙的工作让肖先生选择靠吃药缓解头痛。
可最近,头痛几乎每天都会发作,一站立更是疼到说不出话。止痛药也无法阻止它从右侧后脑放射至前额、眼眶,甚至是整个头部。肖先生被头痛困扰到近乎精神崩溃,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社交。
经朋友介绍,肖先生辗转来到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
颈部磁共振(MRI)检查显示,肖先生颈椎间盘未明显突出,但颈椎曲度平直,曲度异常。
“你的头痛可能是颈椎后部肌肉及枕部的肌肉长期紧张卡压了颈后支神经引起的颈源性头痛。”张华主任医师说。
在入院并完成相关准备后,张华为肖先生进行了影像学引导下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调控术。手术后,肖先生的头痛立即缓解了80%,颈部肌肉也放松了。
回到病房后,疼痛团队针对他工作压力大的情况,实施了数次星状神经节阻滞,缓解了长期紧张的头颈部交感神经,同时联合康复医学科为他进行了颈部肌肉手法松解及颈椎关节的伸展训练。
一周后,肖先生的头痛基本完全消失,头部的活动也觉得轻松了很多。
张华介绍,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常见但同时很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它多由于颈部椎间盘病变、颈椎小关节紊乱等原因,导致附近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肌肉产生痉挛,从而引起头痛,在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头痛中可占15%-20%。
临床中,因颈源性头痛患者就诊的20-40岁中青年越来越多。“因为长时间低头工作、使用电脑或刷手机,他们几乎都存在颈椎曲度变直、骨质增生的情况。”
一开始可能只是在枕后部,或耳后部出现轻微疼痛,间歇性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常被误认为是落枕或受凉。
这种头痛不会短时间内加重,每次疼痛程度都差不多,因此很多人并不重视,常常“好了伤疤忘了疼”,不仅导致患者常常直到疼痛部位扩展至同侧前额、眶部、颞部、顶部和颈部才就诊,还往往伴随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和记忆力减低、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易疲劳等症状,生活和工作质量明显下降。
张华介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器质性头痛或继发性头痛则包括颈源性头痛、头面部神经痛、心因性头痛等。如果一周内头痛超过两次,就建议去正规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头痛的症状不同,缓解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轻症颈源性头痛,主要使用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诊断性神经阻滞、微创介入治疗等。对于严重的、药物治疗无效的颈源性头痛可以采用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
颈源性头痛常见于长期低头的伏案工作者,张华主任医师提醒,纠正不良习惯,对保护颈椎、避免颈源性头痛的发生十分重要。生活中,广大市民应注意:
注意站姿和坐姿,避免不良姿势,如卧床玩手机、半躺着看电视等。
减少低头的频次和时间,看电脑或手机30分钟左右就要起来活动几分钟。
进行适度的颈部运动,循序渐进地加强颈部功能锻炼。日常可多做颈椎操,向各个方向拉伸颈部。
避免选择过软或过硬填充物的枕头。避免外伤,注意防寒保。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