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浙学少年团诗路行|徐子恒:浙学带我游天台

    潮新闻 2023-09-13 08:41全网传播量17.1万
    00:00
    00:00

    浙学带我游天台

    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 徐子恒

    这个暑假,我们浙学少年团来到了千古名山:天台山。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它名扬天下,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竞相“打卡”的圣地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吧。

    山水神秀

    从杭州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天台山,见到了这座传说中的仙山,也见到了壮观的中华第一高瀑。真可以说是“此景只应天上有”啊!我被眼前的美景震撼到了,于是,我作了一首《天台赋》。

    点点孤鸿影,株株翠碧松。

    白练腾空,飞瀑洋洋光灿灿,

    青山不老,木柏莹莹绿葱葱。

    仙云仙境先人至,幽山幽水忧虑空。

    清风道道出长虹,流水汩汩入天宫。

    深山深处水帘洞,白云耸地仙石踪

    遥望摩崖山路迥,近看白挂水淙淙。

    久闻天台奇绝景,今日方至访仙宗!

    诗路明珠

    天台,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吸引了《全唐诗》两千多名诗人中的五分之一,在此作下了传颂了千古的诗篇。这里,有张祜的“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也”,有释文珦的“春夏长留雪,峰峦半入云。”,更有李白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以及杜甫的“寒天留远客,碧海挂新图。虽对连山好,贪看绝岛孤。”每一首,都是这座仙山的见证,每一篇,都是历史的留痕。

    摩崖瑰宝

    除了这些精美的诗词,我们还见到了摩崖石刻——一首自称“总仙刺史”的柳泌的诗,《题琼台》:崖壁盘空天路回,白云行尽到琼台。洞门黯黯阴宫闭,金阙曈曈日殿开。可别小看这首诗,在整本《全唐诗》中,为天台山作的诗不胜枚举,可只有这么一首以石刻的形式保存并流传了下来。我国伟大的文博界泰斗谢辰生老前辈近百岁时见到后也激动不已:“全唐诗这么多首诗,只有这件东西是以实物的形式留下来,而且是唐人在本朝留刻的,很珍贵,这是目前唯一的标本,要好好保护起来。”。足可见此物有多么珍贵。这是唐诗的原本,是唐诗当时的本来的面貌。可以说,这是天台山最大的宝藏。

    琼台5.jpg

    和合圣地

    除了以上原因,天台山还因是和合文化的发源地而闻名遐迩。去了天台山,我才知道,传说中的和合二仙指的原来是寒山与拾得呀!他们是两位高僧,友谊十分深厚,和和气气的。所以,民间便把他们奉为和合二仙,象征友谊深厚、夫妻和睦、家庭美满等。到了后来,他们还被雍正皇帝封为了和圣和合圣,获得了“官方认证”呢!现如今,和合文化更是和谐社会的象征。我们既要达到“天人合一”,与自然“和合”,也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合”。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处事智慧。这一文化瑰宝,是天台山另一个珍贵的宝藏。

    和合5.jpg

    这次天台山研学,我欣赏到了绝美的风景,重走了千百年前诗人们走过的诗路,得见了“总仙刺史”留下的珍贵的摩崖时刻,了解了豁达超然洒脱的和合文化,收获颇丰。再见,天台!再见天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