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杭州亚运会正式开幕只剩10天,亚运火炬在如火如荼地传递。作为杭州亚运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亚运村是运行持续时间最长、运行连续性要求最高、服务对象最多的地方。倒计时30天时,潮新闻带大家了解了亚运村的“医”食住行。9月12日,记者们最后一次探营亚运村,带你看看村里有啥好玩的!
亚运“三小只”也来入住亚运村啦
“无废”生活馆很低碳
来到运动员村,有一个建筑挺特别,它用环保纸、循环物料及可回收塑料搭建而成,大门旁边放着大大的扭蛋机,大老远就看得出它的别致。亚运村工作人员说,这里叫“无废”生活馆。
用环保纸、循环物料及可回收塑料搭建而成的“无废”生活馆
不光建筑的外立面不一般,就连馆内的布置也体现了“无废”概念:节能灯具照明,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在列,馆内还设置了低碳产品、互动游戏、知识问答、手工DIY等方式,宣传无废、绿色低碳及循环利用等理念。
在一面绿色的展板上,展示了“0碳宸宸”玩偶诞生记:通过采购低碳原料、车间节能改造、购买碳排放指标等方式,抵消因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让亚运三小只的玩偶成为对环境负担更小、更绿色环保的零碳商品。
“通过了绿色门店认证的‘无废’生活馆,可吸引村民进行绿色探店活动。”负责生活馆运营的阿里能耗云计算有限公司品总监周凡珂介绍,门口放的大型扭蛋机,里面琳琅满目的亚运周边就是为了奖励大家的践行低碳行动而设立的,只要扫描二维码设立低碳账户,每一个平凡低碳举动,都可以赢取碳积分,来这里换取“0碳宸宸”等热门亚运周边。
馆内还通过互动影像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村内回收的矿泉水瓶,如何变成倡导低碳“无废”生活的宣传卡牌。“契合亚运绿色办赛理念及杭州‘无废’城市要求,亚运村打造了低碳账户与‘无废’生活馆,通过线上与线下相集合的方式,向居住在亚运村的客户群传递绿色低碳、无废、循环利用的理念。”周凡珂说。
除了这个生活馆之外,亚运村也把零碳践行在了许多细节上:零碳搭建的徽章交换中心、普及绿色能源的“电力驿站”、打造绿色商业的亚运赞助商绿色门店、鼓励绿色消费的亚运特许商品店、推行无塑购物的超市、推广光盘行动的运动员餐厅等,汇集亚运村所有低碳场景,助力实现绿色亚运村的目标,从参赛侧支持“绿色亚运”理念的落地推广。
机器人“晓乐”弹琴,三只机器狗伴舞
智能体验中心“偶遇未来”
置身亚运村中的智能体验中心,能让你近距离感受科技赋能亚运的赛博感,让“@未来”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优链数字化虚拟技术,利用3D云阵相机,拍摄、创建完整人体数据,进而计算出人的静态3D数字模型,高效精准还原真人,创建其3D数字分身。
仿真数字骑行,以互动VR自行车的形式,以亚运元宇宙城市空间内容为基础,使体验者在虚拟场景中获得如同在真实环境中骑车的经历。
裸眼3D体验,通过激光投射一体机,实现无佩戴裸3D,让参与者实现城市、景区等全景观览与互动,不出“村”就能置身山水间,饱览大美中国。
钢琴机器人“晓乐”,既能精准演奏音乐,又能在表演过程中融入“仿人”的肢体运动,可实现30多首不同风格曲目的演奏能力,包括8首亚运推广曲。在机器人弹奏过程中,还有三台机器狗伴舞,机器狗可以根据曲目特性展示相应的舞蹈风格。
车身上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无人冰淇淋车,配合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等核心技术,具备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为亚运村提供冰淇淋服务。
坐上AR智能巴士逛亚运村
车内的AR实时影像
徐徐穿行村中的数字化移动体验的AR智能巴士,在全自动巡航状态下,能为乘客提供循环、接驳、讲解服务。置身行驶的车内,屏幕上不仅显示出了车外的实时影像,还同时出现了杭州亚运会吉祥物、运动项目、杭城景色等等虚拟场景,两相结合,配合音效、音乐、吉祥物语音,一幅虚拟与现实交叠的奇妙景象。
文化小屋国风满满
走进技术官员村文化屋,“国风”调调扑面而来,非遗精品集萃、茶文化、古琴艺术、制扇技艺、木板水印等展示与互动项目,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流露而出。
技术官员村文化小屋里的彩灯展示
技术官员村文化小屋里的雕塑展示
展厅内从高端大气的铜雕、栩栩如生的根雕、高贵古雅的瓷器,技艺精湛的扇子、再到临安天目盏、仙居花灯、西湖绸伞、杭州和台州刺绣、织锦、丝绸画缋、蓝印花布等,无不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闲适典雅,以及非遗技艺的匠心独运。古琴与茶艺的结合,加以古画为背景的展厅,凸显出江南文人的风雅韵味。
在茶文化体验区小坐,除了能倾听中国的茶文化历史,还能现场体验泡茶、品茶,在聆听浙派古琴韵律之余品茗放松,惬意自在。赛场激烈较量之余,置身其间,倒也别有一番体验。
技术官员村文化小屋里的古装展示
此外,运动员村和媒体村,也设有文化小屋,布置和主题却各不相同。运动员村文化屋的主题是“乐”,体现的是运动员们快乐、充满活力的特点。在主题屏风后面的“互动体验区”,包含7个主题,22个互动项目及2个汉语桥互动体验活动。赛事期间,每天会组织5场体验活动,让大家对中国文化有更近距离的接触和更深入的了解。盘扣、缠花和绒花制作技艺,缠花和绒花作品,西湖美景剪纸,西湖十景的茶壶彩绘,雕版印刷的作品,萧山过江布染制的24节气卷筒,临安昌化竹编,还有半山泥猫和瓶窑风筝,估计会让来自全亚洲的运动员们大开眼界。
技术官员村文化小屋里的丝绸体验
至于媒体村的文化小屋,有西泠印社当代注册社员创作的多种金石篆刻作品——“百印墙”陈列展出,其中包括40方杭州亚运会竞赛项目篆刻作品、19方历届亚运会主题口号篆刻作品以及以所有参加此届亚运会的国家或地区相关元素创作的非汉字印章与图形印。小屋内的非遗展陈与互动项目,则以书画扇印的展陈与互动来体现国风宋韵和江南风雅,通过瓷木雕器的展陈来展现历史与现代的交织感。赛事期间,现场也将邀请部分非遗传承人开展体验互动活动。
医食住行不发愁,科技文韵藏其中。万事俱备的杭州亚运村,只等着来自全亚洲的朋友们来登门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