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学校吃得好不好,吃得是否安全健康,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关注的问题。近日,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滨江区市场监管局一起深入学校,共同守护“开学第一餐”。据了解,这样的陪餐活动已经开展到第三个学期,通过“检查+陪餐”的形式,全面检查食堂菜品、了解学生用餐等情况。
智慧食堂的3.0版本
全流程监督让孩子们吃得更健康
在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的后厨,笔者看到一块屏幕,上面展示的是智能收货系统,每种菜品的重量、价格等等都一目了然,而这仅仅只是“学生中餐这件事数字驾驶舱”的一部分。
早在2013年,滨江公办中小学已实现阳光厨房全覆盖,经过10年的探索和改进,如今智慧食堂从1.0版本升级到3.0版本,“学生中餐这件事”数字化改革项目的落地,让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管理更透明、更具“安全感”。目前,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已经采用统一食堂管理平台、财务管理系统,在学生选餐、采购下单、阳光验收、自助入库、出库管理、食材结算、财务支付等环节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全流程监督,减少人为因素,形成闭环监管,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小小食堂展现的是民生问题,借助“学生中餐这件事”数字化改革项目,学校可以为孩子提供更丰富的用餐选择。目前,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端“滨江教育”App,为孩子们提前点餐并了解孩子们在校的用餐情况,系统还会每天推送营养分析报告给家长,让家长们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在家饮食,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在丹枫实验小学,记者看到了三个不同颜色的手环,分别代表了ABC三种套餐,每天孩子们只需要去对应套餐的区域选餐即可。孩子们也会根据自己的饭量打餐,努力“光盘”不浪费。
食堂到底好不好
孩子们说了才算数
新一学期的第一餐,孩子们吃什么?A餐的菜品有红烧排骨、清炒西兰花、双色菌菇。501班的段凱月说,这顿午饭很美味。
据丹枫实验小学校长陈建华介绍,在他们学校实行套餐制就很受孩子们欢迎,每周的菜品都会更换,孩子们自主选择套餐、自主打餐,“吃多少打多少”。此外,每周四会给孩子们安排一顿“特色餐”,像是披萨、意面这样的区别于常规中餐的食物,就会在周四出现。综合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孩子会遇上换牙期,以及部分敏感体质的孩子会遇到食物过敏,学校也推出了一些“特殊餐”,比如面条、馄饨这类比较好消化的食物供孩子们选择。
为了让孩子们吃得好,丹枫实验小学还会定期举办厨师“厨艺PK”,学生、家长、老师化身评委,一起选出孩子们更喜爱的菜品。
不过,食堂到底好不好吃,还是得由孩子们说了算。601班的赖语和说:“每天都会光盘,可以给学校食堂打100分。”在现场,愿意给食堂打满分的孩子有很多,不少孩子直言“比家里的饭菜更好吃”。405班的龚若说,他们学校的美食可是出名的。
“我们午饭都吃得饱饱的,而且还有水果和点心,所以在学校从来不会饿。”405班的蒋洛翊说。
据了解,为了让孩子吃得健康、安心、舒心,滨江始终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还把“学生中餐这件事”纳入区“136”主题攻坚活动实施民生福祉增效变革行动重点工作。此外,滨江每年都投入专项资金对学校食堂和设备进行维修改造,改善食堂硬件条件。每年开学季,滨江区市场监管局都会组织开展全区学校食品安全培训,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开展全覆盖检查,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