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贤论道丨世界杯后的中国男篮: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潮新闻 吴鹏2023-09-11 12:07全网传播量5.1万
00:00
00:00

毫不费力就能往前的时候,往往是在走下坡路,不只是骑自行车,足球、篮球都如此。

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姚明为核心的中国男篮击败诺天王领衔的德国男篮,跻身前八名。

马尼拉世界杯,小黑为核心的德国男篮击败塞尔维亚二队,德国男篮登上世界之巅。

而中国男篮以第29名、亚洲第4的成绩提前打道回府,在杭州悄然备战亚运会。


男篮世界杯决赛让我们球迷过瘾,也让篮球业内人惊悚和沮丧。

不比不知道,现在欧洲篮球节奏能这么快、对抗这么强,技术这么好,发挥这么稳。

真有“白发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感觉。北京奥运会只是15年前的事,仅仅过了15年,当年的手下败将,如今已高不可攀。

我们从当年的半山腰,如今滑落到山脚。按这个势头,下面就是山沟,然后是深潭。

当年被我们见一回打一回的小怪兽日本、菲律宾队都弯道超车,开到我们前面了。

中国男篮惨淡出局后,主帅乔老爷子顺理成章成了背锅侠,但在他的塞尔维亚旧弟子们打进决赛后,我们的媒体和球迷又改口了。

塞尔维亚、德国,世界上最好的队伍,热身赛都跟我们练过,人脉不错,眼光不错。

热身赛打德国输了49分,正赛输塞尔维亚42分的时候,球员掂出了自己的斤两,球迷量出了我们跟世界顶尖的距离。

账面上,中国男篮跟世界一流的距离是十五年,四、五十分。

决赛之后,我们都看到了,热身赛跟正式比赛不一样,正式比赛时对手的态度也不一样。

德国、塞尔维亚队跟我们比赛时,他们轮番上阵,活动一下腰腿,强度跟他们训练有差距。

一位CBA强队的教练说,要是德国、塞尔维亚使出全力,赢我们60分以上有可能的。塞尔维亚热身赛打波多黎各,上半场就风卷残云般地领先了40多分。

暂且假定,差距就是15年和45分吧,我们现在发愤努力,知耻后勇,奋起直追,15年后,能不能填平沟壑?

回答是:不可能。除非这是一场龟兔赛跑,对手睡过头。

实际上,我们的目标不是德国、塞尔维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样的欧洲强队,而是身在明处的亚洲对手日本、菲律宾,躲在暗处的约旦之流。

这次世界杯,我们完败于菲律宾,跟日本、约旦没有交手,但数据不会说谎:

平均身高2.02米、世界前四的中国男篮,快攻、远投、助攻甚至篮板球都当了副班长。

这等于说,现在的中国男篮,既不会跑,也不善投,甚至不会跳。过去几代中国篮球人的立足之本,现在几乎丢光了。

不客气地说, 中国男篮的比赛场面,很多时候让人想起中学课文:《黔之驴》。


不少人,包括有些篮球教练队员,对日本队抢走亚洲的奥运门票不以为然,觉得现在碰上日本,搞定不会很费劲。

回来开过总结会、调整一下阵容后,这个是有可能的。问题是,亚运时他们主力一个都不来,缘悭一面。

没有起码的身高,都凭一群小个子投手,谁也不可能走太远。但要考虑这个前提,日本男篮走到今天才花了不到八年,比我们滑落的时间少了一半。

按足球的经验,日本男篮的模式是可以像流水线一样复制的,从个体的技术特点到整体的战术风格。

现在平均身高1.92米的他们,如果身高长5公分,归化球员升级一档,会是什么结果?可能就是现在我们男足、男排跟他们的差距。

其实他们的理论一点也不先进,路子一点也不狂野,我们甚至可以复制粘贴,比如雕琢青少年基本功,更新青训教练篮球理念,把有潜力的苗子送到欧美。

但落到实处,很难有可操作性。我们在全世界篮球人口最多,愿意去欧美高校和联赛里淘金的凤毛麟角,愿意留下来打拼的闻所未闻。

很大原因就是一个字,钱,钱多惹的祸。

2021年限薪之前,全世界50个篮球职业联赛,我们的CBA影响力和竞技水平是第34位,但收入水平高居第3 ,仅次于NBA(平均年薪5000万人民币)和欧洲篮球联赛(平均年薪500万人民币)。

CBA平均年薪300万人民币,而排名第33位的塞尔维亚联赛,平均年薪是20万人民币。

微信图片_20230911180848.jpg

这个夏天,国内不止一支五人制和三人制男篮去塞尔维亚集训,感觉他们篮球氛围狂热,但场馆破旧,门票便宜,球队水平也没到高不可攀的程度。

原因很简单,他们最好的球员在NBA,稍次的在欧洲联赛,再逊色一点的在西班牙等国联赛,第四档的才留在国内联赛,拿着CBA同行们十分之一的薪水。



CBA大概率是全世界流动性最小、舒适度最高的联赛。球队没有升降级压力,球员没有出国打磨提升的动力。

按CBA球员的能力,没实力进NBA,个别的能打欧洲联赛,国家队有几个能在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联赛打主力,但收入水平不到CBA的一半,甚至可能只有零头。

有CBA球队教练感叹,我们球员日子太好过了,身体天赋不错,不用拼命就能坐稳主力,前几年没限薪时,CBA球员一年三百万进账。进入国家队,基本上是六百万。有几个人能拿到2000万,一旦挪窝,转会费上亿,签字费四、五千万。即便现在,刚有机会上场的小球员都有50万,稍微历练下就有百万年薪,依旧是全球薪资靠前的联赛。

生活是如此安逸,待遇如此优厚,谁还愿意出去吃苦耐劳,更大可能是出口转内销:在欧美高中或大学里练几年,经经人一顿操作,迫不及待回CBA赚快钱。

有这么舒适的安乐窝,怎么可能指望有林书豪睡沙发、渡边雄太打地铺式的励志故事,只有当年中超韦世豪逃离葡萄牙,回到恒大赚大钱的样板。

对CBA来说,这次世界杯,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本来,这个联赛跟恒大泡沫破裂前的中超一样,财源滚滚,欢乐详和,五年40亿的赞助合同,每支球队每年光分红就有三四千万。

日子过得这样滋润,不可能指望中国篮球的决策层和俱乐部操心青训,操心球员的基本功和教练的业务水平。

中国男篮现在的的问题,其实不是追赶欧美,也不是谨防日菲,而是怎么尽快止住一路的滑坡。

前国手、现在青岛搞青训的范斌回忆,自己当国青队、国奥队教练的时候,常有CUBA球队来切磋,他的球队能轻松赢个三、四十分。

现在国青国奥和大学生队交手,输球是常态。这可能是大学生队水平提高了,更大可能是国字号的水平下降了。

遍地篮球苗子的中国篮球现在野蛮生长,专业队梯队、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都在抢人,国手在教球,体育老师在教球,没有任何专业背景和理论基础的九流三教也在教球,教出来的孩子投篮姿势五花八门,于是出现在CBA里的很多中锋,一旦离开三秒区,不会运球,不会传球,甚至不会投篮。

有人感慨,如果现状不改变,中国篮球的东山再起,只能寄希望于再出一个姚明,可以吃十多年。

问题是,亚洲的对手们有更便捷的路子:不断屯积归化球员,给大杀器升级换代,你道高一尺,他魔高一丈。

再说现在的篮球潮流,超级中锋在给超级后卫们让路,没有速度和力量的球队,像老爷车一样,过时了,迭代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