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慨叹到代州去

潮新闻 黄岚2023-09-07 11:33全网传播量4718
00:00
00:00

缘起:今年5月22日稻读陈会长在分享《美是世间治愈一切的良药》时提到,因下错高速路口,误打误撞发现了“代州古城”这个原汁原味的古城美景。突然之间这令我无限向往。我记忆中有“代地苦寒”的词语,代州是汉文帝当初的封地吗?带着疑问,只想去看看代州古城。景点太小众,旅行社没有这样的线路,于是听从陈会长建议,制订了自由行程,与父母女儿在6月17日出发,开启了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晋祠景区大门。

最先知道“晋祠”,是在梁衡先生入选中学课本的《晋祠》文中。我这次也几乎是按文图索景,翻着美文流连往返。

晋祠在太原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旁,晋水环绕,林木参天,殿堂楼阁、亭台桥榭掩映其中。

整个晋祠景区(又被叫作晋祠公园)分为五大部分:祭祀区、文物陈列区、文化体验区、古建筑群和景观区。而我们主要参观的核心古建筑群,又被称为晋祠博物园,门楣上书着“晋祠”两字。

晋祠。

走进晋祠,便是走进了历史。

晋祠,是为了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姬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其母亲邑姜而建。唐叔祠祭奠的就是唐叔虞,也即姬虞。而圣母殿祭祀的就是邑姜,即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姬诵与姬虞的母亲。

虞叔祠。

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朝后3年驾崩(约前1043),年幼的成王姬诵(姜太公外孙)即位,由叔父周公旦摄政。一日成王与其弟姬虞在院中玩时,随手拾起一片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

天子无戏言,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史记》称此为“剪桐封弟”。姬虞因此也被称为唐叔虞。其子姬燮继位后因晋水改唐为晋,他也被称为晋侯燮。晋国存在600多年,直到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这次事件也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水岭。山西因此称晋或三晋。

周柏。

晋祠中随处可见古木,动则成百上千年。最古老的要数周柏了。在圣母殿北侧有一棵植于周代的柏树,树干劲直,树皮皱裂,树干倾倒斜卧,搁在一棵宋代柏树上,只有树冠处有青枝勃发。圣母殿的南侧还有几棵左旋柏,树皮几乎脱落,树干左旋,只有树冠顶部还有几丛绿叶,让人惊叹。在水镜台前还有唐时种植的槐树,树冠巨大,树围很粗,树龄千岁。还有形状独特的柳树,垂着半米长的梗豆状果实的灰楸树,让人既新奇又敬仰。

在刚入景区的时候,看到一棵树干冲天的梓树,开着淡黄色的形状像紫薇的漂亮的花,目测直径似乎不到一尺,看标牌却也有200岁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梓树。 我们常称故乡为“桑梓地”,原来在古代,采桑养蚕是妇女的职业,桑代表了母亲;伐梓作器则是由男子来完成,梓又成了父亲的代称。“桑梓之地”便是父母劳作生活养儿育女的地方,也代指每个人出生的地方。在这些古木面前,在它们面前,岁月也成了过客,沧桑也成了一种点缀。

除了园中大量的古木外,与时间抗衡的还有许多古建筑。最有名的古建筑“三绝”便是指圣母殿、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和殿前的鱼沼飞梁。

圣母殿。

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是为虞侯的母亲邑姜所修。现存建筑始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距今已有920年了。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在能找到的最早实例。殿内极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这与后来见到的悬空寺有异曲同工之妙。

殿堂内宋代泥塑的圣母及四十二尊侍女,是我国现存宋塑中的珍品。侍女雕像精美,形态各异,她们或歌或舞,或洗梳或洒扫,维妙维肖,眼神专注,衣纹流畅,叹为观止。而这侍女像与难老泉及周柏也构成了晋祠景中三绝。

而圣母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鳞片龙须,栩栩如生。让人怀疑这怎么可能是木头雕刻的呢?

再看殿前的鱼沼飞梁。我一开始都没找到这个景点,原来是个十字桥,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仅有的一例。圣母殿前有一个方形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底下有古柱支撑,现在在桥面上铺了石质桥板,整体非常宽阔。因游人较多,要整体呈现十字桥面有难度,我们只能局部欣赏这古人的建筑智慧了。

晋祠还三大名匾,被称为书法三绝:傅山所写“难老”匾、高应元书写“对越”匾、杨二酉所写“水镜台”匾。

据介绍,难老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不知始于何时,《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原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而我们这次去,泉水几乎断流,井中几乎见底,原因可能是地下水位不足。这“难老”两字便出自傅山之手。傅山,山西太原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医学家、书画家,被人尊为“清初第一书家”。

“对越”匾是位于晋祠的中轴线对越坊上的牌匾,“对越”二字,出自《诗经》之《周颂•清庙》中:“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对”为报答,“越”为宣扬,是报答宣扬祖先的高尚功德之意。“对越”匾相传由太原县举人、书法家高应元所书,笔力遒劲,气势磅礴。

晋祠入大门,正对的一座建筑,叫作水镜台,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古戏台。“水镜”之名取自《汉书》名句“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寓意为人世间的善恶忠奸尽人皆知。此匾由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太原县晋祠旁边的南堡村人杨二酉所题。

游览中,印象深刻的还有金人台、唐碑亭、献殿、钟鼓楼等。从核心区出来,晋祠景区的景观区包括了许多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包括湖泊、山峰、花园等。这里景色优美,倘若时间充足,倒是可以消闲拍照,徜徉观赏了。

走出晋祠,我写下一律记之:

晋祠

2023.6.17

夏日火横流,灵祠古木幽。

叔虞开国土,封地到并州。

前后槐松柏,东西台殿楼。

千年多赋咏,桐叶戏春秋。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陈骥

相关专题
晚潮: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相关新闻
晚潮|东南第一山——雁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