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人人皆可为

潮新闻 编辑 王玲玲2023-09-06 08:16全网传播量4920
00:00
00:00

腾讯基金会追加抗汛救灾捐赠资金1亿元,用于受灾地区紧急援助需求、过渡安置、灾后重建、复工复产、困难群众保障等;

蜜雪冰城宣布,分别向北京、河北两地慈善机构捐赠500万元人民币,用于北京门头沟、房山以及河北涿州等地的应急救援及灾后重建等工作;心系河北受灾群众,射阳九旬老人在第一时间主动捐出了自己三个月养老金12600元;

宁波到涿州,浙江95后小伙千里夜行捐赠物资;

……





暴雨无情,人有情。不久前,华北地区的强降雨,又一次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零距离”感受了慈善的温度。

今天(9月5日)是一年一度“中华慈善日”,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聊一聊慈善这件“日常小事”。


慈善由“慈”和“善”两个字组成。《说文解字》中说,“慈,爱也。善,吉也”,可以理解为: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

作为一个拥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美德的民族,慈善,古已有之。早在西周时期,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职中便设立了地官“司徒”一职,助其教化国民,安定天下。据《周礼·地官》记载,有现代民政部部长部分职能的司徒,为做好民政工作要采取6项措施,即“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赈)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除了官方的慈善活动,以民间为主体的个人慈善活动也早早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慈善活动就出现了,行为之一是直接在路边给需要救助者提供饭食,此即所谓“施粥”。施粥赈饥虽然简单,却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慈善行为,为中国历代所继承。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支持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树立慈善意识、参与慈善活动、发展慈善事业,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由此可见,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今天,“携手参与慈善 共创美好生活”主题慈善活动在仙居剧院举行。

近年来,我县多渠道宣传发动、全方位募捐善款,全民慈善意识空前高涨,社会扶贫的温度、广度和力度得到不断提升。2022年,县慈善总会接收捐赠款(物)3322.69万元,发放各类救助款(物)2600.0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近3万人次。开展“心手相连·慈善暖冬”“夏日圆梦·慈善助学”“慈善健康·大病救助”“慈善送清凉·关爱环工人”“预艾予爱·你我同在”等近二十个救助项目,发放各类救助款物200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万余人次,用大爱温暖着仙居这座“小城”。

慈善事业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县慈善总会接收爱心企业定向捐赠1981.52万元用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公益事业。同年,“仙居县慈善共同富裕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汇今生态园举行,至此总会已创建3个慈善共同富裕实践基地,共计提供100余万元的资金支持。与县老促会联合助力11个乡镇老区村“共同富裕示范村”建设,帮扶专项资金近100万元。

聊到这儿,可能你会表示,慈善是件“大事”,与我们这等“小人物”无关。

翻开《仙居县慈善志》,我们会发现,慈善从来都不是单一的:2004年,一位化名“与爱同行”的市民,在县慈善总会捐了1000元;同年,横溪镇28名新兵踊跃向县慈善总会(筹)捐款,合计1509.4元;2007年,仙居中学高一(7)班学生陈佳艺、尹丽萍代表全班同学将义卖书籍等所得的333.8元善款捐赠给总会……

这种具体而微的慈善,正是慈善的真谛和力量所在——慈善需要的不仅是“富人之力”,更需要“人人之力”。慈善从来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哪怕一点点。

鲁迅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人人可为、人人受益,仙居的慈善事业将从“达则兼济天下”到“飞入寻常百姓家”,将汇聚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画出一圈又一圈共同富裕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