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无法洞穿的神秘

潮新闻 编辑 王玲玲2023-09-04 08:33全网传播量4028
00:00
00:00
当你站在浙东第一高峰——括苍山米筛浪峰巅,面西眺望,你的目光,便可以美美地在仙居二千平方公里奇峻旖旎的山水上耕织。

你目光所及,尽情地耕织仙居的神山秀水,但是你的目光无法穿越仙居的神秘。

蝌蚪文露出神秘的微笑
淡竹乡韦羌山上的蝌蚪文,已是千古之谜。上个世纪 50 年代,有关专家把蝌蚪文列为中国神秘的八大古文字之一。
▲ 淡竹蝌蚪崖
蝌蚪文,因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我国第一部地方志《临海记》云:蝌蚪崖“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二十四史《宋书·州郡志》中也写到:“天姥山(韦羌山别名)石壁上有刊字蝌蚪形,高不可识。”《光绪仙居县志》载:“晋周廷尉,造飞梯以蜡摹之,然莫识其义。”近现代,也有不少有识之士来到韦羌山,欲破解蝌蚪文之谜,然而这千丈峭壁上的蝌蚪文,如天帝高挂的皇榜,无人能够揭其解之。
古人为何要在这千丈峭壁上刻凿这形如蝌蚪的“文字”?这些“文字”表述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在万山之中的仙居独有这种蝌蚪文?这些谜团莫测,频显神秘。
朱溪岩画改写浙江美术史
朱溪岩画
2002 年 12 月,仙居之东朱溪岩画,成为浙江省首次发现的岩画,改写了浙江的美术史。
岩画刻凿在朱溪镇后山上的狮子岩顶上,图形密密麻麻,抽象而凌乱,有几处图形,有点像鸟、像太阳,呈现出一种古朴的稚拙美,构思天真纯朴,想象生动而美妙。专家们考证,这些岩画产生于二千年前的古越先民之手,由于这些岩画凿痕较深,虽然历经数千年风霜雨雪的摧剥,但岩画至今仍十分清晰。专家们认为,朱溪岩画作为新世纪中国东南沿海岩画考古的首次新发现,它对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乃至世界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艺术,都提供了真实可见的珍贵画卷。
你能破解古越族文字吗?
广度古越族文字 
2004年2月,仙居广度乡中央坑村又发现了一种古越族文字,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古越族文字的首次发现。中国古文字研究专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锦炎兴奋地认为,古越族文字在仙居的发现,是中国文字学上的一次重要发现,也是越文字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发现的这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越族文字,对研究古越文化和印证中国汉文字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发现的古越族文字共有两处,一处刻凿在六平方米的岩壁上,共有五个字,分为两组,一组为两个字,另一组为三个字。两组字刻凿较深,字迹较清楚。另一处在相距不远的一块四平方米的石壁上,有六个文字,刻凿较浅,加上风化严重,字迹较模糊。
岩画文字神秘无限
上张西塘岩画
2007年4月,专家们又发现了位于仙居之南的上张乡西塘村的岩画。此处岩画总面积达一千平方米,是中国东南沿海面积最大的一处岩画。据专家考证,该处岩画产生于二千多年前,与朱溪岩画同时期,岩画特征也相同,属利器打凿成画,但是岩画题材与朱溪岩画有所不同,上张西塘岩画主要以抽象的龙型图案为主,显示了强烈的民族图腾意识。
从遍及仙居东南西北崖巅峭壁上的古文字和岩画,我们就已经无法认知仙居的文化积淀有多深,无法认知仙居的人文历史究竟又有多长?面对仙居神秘的远古文化,我们充满敬畏,敬畏着仙居已知的神秘的远古文化,更敬畏着昼夜窥视着人们的未知的无数远古文明。
你的目光可以极目千里,但你的目光无法穿越仙居的神秘。

作者 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