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号角吹响之江大地。二十年来,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为新时代美丽中国的现代化乡村提供浙江样本。
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的20周年。8月30日,潮新闻记者跟随“林业践行‘千万工程’”采风团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的金星村,了解它在千万工程下的蜕变。
锦绣丹青看“浙”里。牢记十几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时的嘱托,从“一棵树”开始,如今的金星村成为了“明星村”,真正做到了“空气也能卖钱“。
牢记嘱托
绿水青山从保护好千年古树开始
雨后的金星村洗去暑热,空气中夹杂着几分凉爽。采风团一行从车子上一下来,众人的视线随即就被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所吸引。
树就长在村委会办公楼的对面,金星村党支部书记徐雨录告诉记者,这是一棵千年的银杏古树,是村子里的明星树,也是来到村里几乎人人都要驻足打卡的地点。
金星村的明星树——千年银杏
别看它现在枝繁叶茂,茁壮树体需要几个人才能环抱地过来。然而,曾经这棵古树也遭遇过危机。”由于古树周围的土地属于集体资源,村民们经常在这里取土造房子,土壤破坏严重,古树的生长出现了萎缩。”徐雨录透露,转机出现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村调研。
金星村党支部书记徐雨录带潮新闻记者重温当年一棵树的故事
“牢记嘱托,大家全力抢救这棵古树。村民们先是运来了500多车黄土,把古树周围的低洼全部填平,林业部门也给予了支持,对古树的养护进行指导,包括营养液等等到现在每年都会提供给我们。”在村民们的精心呵护下,濒临死亡的银杏古树重新焕发了往日的勃勃生机。
省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不光是这棵千年古树,浙江林业目前已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工作重要内容,在全国率先出台《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相继出台认定办法、认养办法、健康诊断技术规程和保护技术规程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启动实施古树名木专项保护行动,累计投入保护资金3亿多元,救治复壮古树名木3.8万余株。截止目前,全省现有古树名木27.5万株,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
绿色发展
生态理念深入民心的村子实现了“空气也能卖钱”
从千年古树的保护开始,银杏树的命运不仅得以扭转,金星村的村民们也逐渐意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爱上了绿色发展的可持续道路。
金星村现如今的村貌
徐雨录介绍,2006年前的金星村,村民靠“种种砍砍”为生,经济也相对落后。随着“千万工程”在全省铺陈开来,村子逐步推进绿化美化、垃圾集中收纳等工作,2006年开始,这里摇身一变成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生态村,也成为了衢州开化实施“千万工程”的样板村。从“种种砍砍”到现在的“走走看看”,村民们的脸上也因为村子的变化有了自豪且幸福的笑容。
“以前人们经常拿杆子去打银杏树上的果子,造成枝干损伤破败。但是现在大家都很自觉爱护这棵古树。更像爱护古树那样去爱护生态环境。”金星村村民周飞城告诉记者,这一句话也成为了村民们约定俗成的守则。”过去一些不文明现象,大家都不会好意思再去做了。”
当生态理念深入民心,当地的生态数据也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徐雨录表示,现如今全村的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不到70%提升至98%,环村流淌的马金溪全年Ⅰ、Ⅱ类出境水质占比超98%,常年的空气质量优良率也在98%以上。
金星村如今的村貌
“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将来通过‘山海协作’,空气也能卖钱。”徐雨录说,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很多人还不能理解其中的真义。但当好山好水吸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从实践中大家伙真正地感受到了。
“有的游客专程来这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有的每天起个大早在我们村里晨练,还有的说自己的支气管炎在这里也得到了改善。”徐雨录笑着说,金星村作为天然的氧吧,来的人看中的就是这里的空气们,去年村里一口气接待了游客超3万人次。
根据统计,金星村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由2006年的不到1万元,发展到2022年的224.5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当年的不足6000元跃升至46151元。
多元业态
载得梧桐树,自引凤凰来
实际上,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也是得益于村内多元业态的积极打造。
徐雨录告诉记者,目前村内开办的民宿已增加至24家,还有不少民宿加入了农家乐、休闲酒吧、露营烧烤等元素,仅民宿农家乐产业就能吸纳120多人就业。“村子内的环境好了,机会多了,许多村民特别是年轻人这几年也都选择回村就业、创业了。现在金星村的外出务工人数的只占到全村人口七分之一。”
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村民周飞城就是回乡就业的人群之一。他和老婆打造了“共享食堂”,在为老年人解决吃饭问题的同时,也给游客们提供了性价比的选择。“旺季我们的食堂几个桌子都坐满了,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食堂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是和游客之间的互惠互利。”
载得梧桐树,自引凤凰来。除了村民们的回归,外来人群近年来也投入到了金星村的“怀抱”。
当地的特色民宿“二食一宿”实景
“我和我妹不是本村的人,当初办这个民宿就是被这里美丽的山水和宜居的环境吸引住了,场地一租就租了15年。”二食一宿的负责人林芳告诉记者,自己为了民宿还办理了提前退休。”我妈还有其他亲戚过来帮忙也是半养老的状态。”在暑期,即便客房最高价格达到千元,林芳的民宿几乎都是客满的状态。“一些老客来了再来,不愁客源。”
除了蓬勃发展的乡村休闲旅游,村内还有茶树、银杏树、无花果树等特色农业资源,并依托它们打造了“三树金星”区域品牌。包括一些闲散的资源,也通过合理的规划充分利用了起来。“企业和农户合作,租赁他们的庭院摆放花草盆栽,每年给予农户30元每平方米的养护费用。”徐雨录看来,这是两全其美再好不过的事情。“共享庭院”“一米菜园”的形式不仅为环境锦上添花,还让村民们多了一个增收渠道。
马金溪旁金星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醒目标语
采访结束,记者漫步在马金溪畔的柏油路上,近处是笔直道路旁白墙青瓦的别致民宿,远处是“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醒目标语和隐在云雾中的朦胧群山。恰逢一群参观学习的团队成员经过,举起手机拍照记录。可以预见,作为千万工程的优秀案例,金星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也将通过各地的学习团,散播出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