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丽水松阳县斋坛乡“三治一提升”行动开展以来,路过各村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用除草机割除路边杂草、俯下身子捡拾垃圾、搬运墙边成堆的杂物……这群顶着烈日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的人们,其实是各村组建的“三治一提升”工作专班,他们不惧脏、不怕臭,不仅要眼见之处皆美丽,还要花开能闻香、风吹听稻浪。
对斋坛乡来说,做好“三治一提升”工作,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斋坛乡在地理位置上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外来流动人口多、马路交易市场屡禁不止、村庄犄角旮旯“无人管”等老大难问题曾经困扰着所有人。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斋坛乡于全县率先出台“两代表”考评督查的环境卫生月查机制,检查成绩不仅每月晾晒还与村主要干部年底考核相挂钩。翻看一年以来的成绩单,斋坛乡人居环境整体面貌改善较为明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逐渐攀升,2022年石门圩村入选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
在“三治一提升”工作“发令枪”响后,斋坛乡稳进快动、率先起跑,在原有的环境卫生工作机制上继续深挖探索,出台《斋坛乡“三治一提升”行动方案》以及相关考核细则,乡村两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乡级还成立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组、环境督导组、宣传晾晒组三个功能组,明确工作范围职责和两级主体的责任体系,通过专班矩阵运转机制确保乡村品质提升。方案中还针对交通和沟渠沿线、农田鱼塘、建筑主体及周边、安置小区绿化、在建工地、交易市场等场地都明确了牵头科室和责任村,通过责任分工更加细化、考核指标更加量化来保障目标成效更加优化。
酒香也怕巷子深,良好的宣传往往能让政策更快的入脑入心,为动员解释省下大半的功夫和时间。堵不如疏、罚不如奖。斋坛乡在行动初始便在各村印发张贴《关于实行家禽家畜圈养的通告》,结合网格“敲门”行动、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日等活动,发动乡村干部、党员、人大代表、网格员不同的群体来向更多的群众普及家禽家畜圈养、垃圾分类等“三治一提升”工作的具体内容,以此来获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结合日常的整改工作,做好整治前后对比图,广发工作群、党员群、村民群,切实让百姓感受到“三治一提升”带来的便利和好处,真正地增强了为民服务的能力、提高了百姓点赞的“满意度”。
卫生整治的成效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以中心村斋坛村为例,宽阔的街道搭配洁净的路面、茂密的绿荫覆盖舒适的石凳、整齐的草坪组合干净健身器材……8月15日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乡机关党员和斋坛村干部干的热火朝天、大汗淋漓却又满心欢喜。谁能想到,其中很多地方,都曾让村民评价“草长得都能蹲老虎”。类似显著的变化还有很多。庐东村和花田坌村推进旧村改造工作后,拆除下来的废旧木料和建筑材料的随处堆放让人头痛,如今或是整齐摆放、或是清运回收,村庄面貌正不断改善提升。正如斋坛村党总支副书记叶王燕所说,“这是满满的成就感!”除此之外,敢于攻坚的斋坛乡也在其他内容上自我加压,率先与“三改一拆”“无违建示范村创建”“旧村改造”等工作相结合,启动启动有碍观瞻的违法建筑、不协调建筑、简易棚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拆除工作。在8月,还结合“三治一提升”工作拆除了京梁村路口老旧酒厂区块,整出空间、拆除新貌的同时消除京梁路口交通安全隐患。一个全覆盖、高标准的“三治一提升”行动,正由点及面地深入、在斋坛乡落地生根。
山区县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村人居环境卫生。“三治一提升”工作是全面深化“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斋坛乡城乡品质、彰显“农耕斋坛 站前新城”文化特色的重要举措。斋坛乡“三治一提升”工作分管领导钟李斌表示,以最优美环境、最文明新风迎接亚运盛会是斋坛乡全乡上下的共同奋斗目标、更努力更投入地让百姓们感受到优美环境则是所有人的工作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