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文艺作品相结合,打造出叫好又叫座的舞台精品?看完8月28日原创音乐剧《南孔》在杭州运河大剧院的上演,我们或许已经找到了答案。
“东方的文化,西方的音乐剧,融合得相当丝滑”、“挖到宝了,这票没白买”……当晚演出结束后,关于音乐剧《南孔》的观后感,一度在朋友圈刷屏。用新国风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南孔》做到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刚一开场,身着湖蓝色古装的九位学子,就集体吟唱起了《论语》。听到从小背得滚瓜烂熟的字眼,被赋以旋律唱出来,瞬间就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
对于观众来说,除了听音乐剧,整场观演也更像是一次汲取传统文化的“涨知识”的过程。
比如,我们都知道儒家儒道,但并不一定知道南孔。看了演出,不少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南孔圣地就在我们浙江衢州。
而“孔洙让爵”,又是历史上著名的事件,讲述了元世祖诏命已在衢州安家百年的孔氏南宗重回曲阜奉祀,孔子第53世嫡长孙衍圣公孔洙,为了心中的天下和家庙的守护,将“衍圣公”爵位让于曲阜宗弟后,回到衢州化官为民、衍圣弘道的故事。
随着剧情深入,观众也不难发现,“南孔”两个字看似简单,实际却蕴含着许多东西。它是一个众多历史事件组成的文化符号,是一场精神文脉迁移的苦旅,也是当代一座城市、一个群体的精神象征。
所以,舞台上呈现的“南孔”,不是只写历史上那场“南渡”、那次“让爵”,也是写“南孔”与这片江南水乡和江湖百姓的深度关系。
而“礼”,也是串起每个角色的的纽带。
无论是心怀家国,将天下文脉兴亡作己任的孔洙;为了寻找圣人后裔,化身汉民,搜贤江南的元朝皇太子真金;还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家闺秀孔柳……都在人生的极致探索中,共同构建了《南孔》的理想世界。所以这部看似地方剧,其实是国家剧。
细心的音乐剧老粉也会发现,《南孔》从头到尾舞台上几乎很少看到实景道具,虽然是呈现传统文化,手法却前卫而高级。
水灰色主背景、低饱和度的服饰、清冷淡雅的灯光……按照视觉总监任冬生的说法,这其实都在表达一种更大的“格局感”。
不是为简约而简约,而是因为这台剧背后所要表达的那种带有哲学性的思考,需要一个更加高远的精神空间,“那些太过具体的现实主义的堆砌,并不能满足那样一个大的历史变迁下的人物的转变。”
杭州站演出结束后,9月,音乐剧《南孔》将前往衢州、北京两地巡演;11月,该剧还将前往厦门参加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
《南孔》由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和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也是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剧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