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碎布上的浮雕艺术!桐乡小村迎来“拼布与堆绣艺术”衍生工作坊作品展

    潮新闻 记者 宋彬彬 共享联盟·桐乡 沈愈 沈婷 徐雪英2023-08-27 11:36全网传播量5882
    00:00
    00:00

    几块碎布片经过裁剪,再按顺序粘贴、堆叠,针线上下牵引翻飞……在缕缕丝线交错间,马鸣美景、高杆船技竟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布艺堆绣精美艺术品。 

     

    8月27日上午,“非遗助力共富、艺术传承文明”浙江外国语学院“拼布与堆绣艺术”衍生工作坊作品展在桐乡洲泉镇马鸣村马鸣驿举行,现场展出的余幅拼布与堆绣艺术衍生品,让人近距离感受到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活动也吸引到专家学者、高校师生、美术协会与文化企业负责人以及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此次“拼布与堆绣艺术”衍生工作坊作品展由浙江外国语学院民艺社及其衍生工作坊团队成员共同策划,作品分成“水映洲泉”“浙外风采”“民艺创生”等三个板块,共计159幅“拼布与堆绣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均为KT板上以“拼布与堆绣艺术”这一创新形式完成,也是浙江外国语学院美术·文化创意研究所近五年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实践的成果。

     

     

    这已不是马鸣村第一次办艺术展,在今年6月,这里就成功举办了2023年浙江省“蚕·丝”文化剪纸艺术展,小村的魅力何在?

    “我们将桐乡积厚流光的运河水乡文化、蚕丝文化与‘拼布与堆绣艺术’深度融合,在马鸣村开启对洲泉本土运河文化根脉的追寻,恰逢其时,要努力把马鸣村打造成为洲泉运河特色水乡非遗文化的‘重要窗口’。”洲泉镇有关负责人说,洲泉镇作为文化名镇,孕育了高杆船技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明珠之一的清明蚕花水会誉满江南。而马鸣村更是大运河支流长虹大溪上的重要文化节点,去年还建成了浙北首条美丽乡村水上精品线。自古以来,水文化与蚕桑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如今,自然风光、人文艺术、强村富民在这里三线融合,奏响了一曲生动的“水映洲泉”乐章。

     

    一剪一境界,一步一天堂。正如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张环宙所说的,在“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之际,找准文化、共富、乡村等结合点,以“非遗助力共富、艺术传递文明”为主题,在洲泉镇举办此次展览,既是对中华传统手工艺的致敬,也对非遗文化的珍视和创造性传承,更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实践的成果展示。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做强校地合作的平台,共同做深携手发展的大文章,书写风雅桐乡建设的新篇章。

     

    “我们希望借助这个项目,传承并创新非遗文化,同时助力乡村共同富裕。”在活动现场,我们见到了“非遗促共富”洲泉项目负责人沈愈,她是土生土长的桐乡人,同时担任浙江外国语学院民艺社社长,她将自己从小的所见所闻融于拼布与堆绣艺术,和团队成员共同创作出具有洲泉特色的《高杆船技》作品。她介绍说,布艺堆绣讲究“材料美、形式美、色彩美”,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既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又有工笔国画的神韵。一幅作品,从选材、描图、制作到组装成型,要经过上百道工序,一幅完整的作品要近一个月甚至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活动中,优坦家居被授牌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化实践基地,洲泉镇中心小学被授牌为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艺术实践基地,马鸣村被授牌为浙江外国语学院美术·文化创意研究所美术“学研产”研究实践基地,马鸣驿被授牌为“拼布与堆绣艺术”工作坊,洲泉镇湘源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与浙江外国语学院美术·文化创意研究所签订了“非遗促共富”文创合作意向书。此外,浙江外国语学院民艺社“非遗促共富”洲泉项目正式启动,浙江外国语学院民艺社社长、“非遗促共富”洲泉项目负责人向洲泉镇捐赠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堆绣和拼布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历时两年多创作的《京杭大运河(桐乡段)长卷》首次公开亮相,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好评。该画作长44.32米,代表大运河桐乡段全长44.32公里。

     

     

     

    对“拼布与堆绣艺术”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场展览哦。

    展览时间

    8月27日-10月31日

    展览地点

    桐乡市洲泉镇马鸣村马鸣驿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1)
    潮客_rtffu · 2024-10-01 23:45 · 浙江嘉兴回复
    德国近期新闻,涉及诸多方面
    相关新闻
    从北京到嘉兴上学!“00”后女学霸骑行1500多公里
    “起航101”三行诗作品展示 | 今天,让我们好好道个别
    我在南湖读“新语”丨成才必须先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