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丽水市缙云县以奋发之姿在新时代浪潮中尽情翻涌。
缙云新区远眺
站在时代之巅,回望风雨征程,缙云硕果累累:成为省内唯一获得省委、省政府鼎类奖项“大满贯”的山区县;5年蝉联“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圆满实现2016—2022年度山区26县考核“七连优”;2022年GDP总量突破300亿元,历史性挺进山区26县十强……
站在新起点上,缙云揭开新的发展篇章,坚持并强化实干争先工作主旋律,以新时代“挺进师”排头兵的姿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缙云的探索实践,不断开创共同富裕美好缙云建设新局面。
文化赋能 激活老城新生
2021年,对于缙云、丽水乃至浙江的大事年表中,都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缙云仙都作为海内外炎黄儿女祭祀黄帝的重要圣地,获批国务院台办“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成功升格为省祭,成为全省唯一经批准由省政府主办的祭祀类节庆活动。
2022年仙都黄帝祭典
放眼历史,1600余年的岁月长河里,缙云仙都祭祀黄帝活动从未间断,传承黄帝文化生生不息。如今,缙云这个全国唯一以轩辕黄帝名号命名的县,已成为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和中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研究中心、展示中心。
历经千年的黄帝文化,如何增亮缙云发展的底色?
20年来,缙云以黄帝文化为核,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将黄帝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造轩辕文化街,开设文创产品店,研发黄帝文化主题文创单品80多种,创建省级以上“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基地39个,形成“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惠民富民体系……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沁入心灵。在缙云,黄帝文化效应正逐步显现,释放出磅礴动力,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被黄帝文化深深吸引,纷纷走进这片“仙境”,赴一场黄帝文化之旅。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缙云积极打造文化和旅游IP品牌的同时,坚持以推进文化和旅游IP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建设。
缙云烧饼、仙都岩宕、乡村集市等具有缙云特色的文化和旅游IP串点成线,乡村旅游、乡愁产业、文旅融合、城市配套等项目建设连线成面。日前,在“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中,缙云榜上有名,且连续5年上榜。
据统计,2023年一季度,缙云县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115.3万人次,同比增长90.5%,旅游人数和增长速度均为全市第一;实现旅游总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69.8%,旅游收入和增长速度均为全市第一。
创新引领 产业稳步提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缙云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战略位置,突出创新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书写了一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双轮联动’”的缙云答卷。
缙云锯床行业从家庭作坊起步,依托创新研发,现已迈向“高精尖”产业集群。而缙云也因此成为全国最大的带锯床生产基地,引领行业的“中国锯床之都”,拥有锯床及机床生产企业200余家,带锯床占全国70%市场份额,锯片、锯带占全国90%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以带锯床为主导的产业集聚。
创新,让锯床产业成了缙云的“香饽饽”。尝到“甜头”后,缙云坚持“创新制胜”导向,力行“小县大创新”,毫不动摇把科技创新作为首位战略,通过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梯次化创新主体、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育、完善制度性保障体系,接续打造浙西南科创高地,努力打造山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锯床产业
缝纫机行业组成全国重要的缝纫机生产基地;智能家电行业企业的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专业从事特种玻璃研发制造的肖特集团;丽缙高新区成为目前全市唯一的高端装备制造类特色小镇……一组组数据、一项项荣誉、一步步探路,无不在说明一个事实:创新成就了缙云的今天,也是创新,引领着缙云的未来。
2022年,缙云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51亿元,比上年增长5.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89,均好于全省平均。
县域重塑 描绘靓丽“山居图”
山环水绕、鸟语花香,阡陌交错、稻麦飘香,这是缙云的乡村;村容整洁、设施完善、宜居宜业、产业发展,这也是缙云的乡村。
20年来,缙云努力打造最干净的美丽乡村示范。通过全域抓洁净,以机制推动洁净常态长效,通过串点创示范,开展美丽乡村达标示范“双创建”,实现“点上精致”。如今,缙云逐渐形成仙都国家级5A景区“高耸入云”,4A、3A等高等级景区“群峰叠嶂”,风情小镇、乡村旅游“百花齐放”,绿道、驴道、古道“串珠成链”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缙云仙都景区 许小峰 摄
缙云始终把保护好绿水青山放在首位,通过不断努力,生态环境质量、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一张张金名片越擦越亮。今年五一,缙云顺利举办了首届中国烧饼文化节,共有来自全国各地204家商家参与,500多种美食、农特产品展出售卖,吸引游客超70万人次,销售额达1060多万元。
插上“美丽乡村”的引擎,缙云还加快数字“三农”建设。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农业农村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为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年来,缙云县农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3153元提升至2022年的28721元,2018年、2020年、2022年分别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9571元、23466元、28721元,同比分别增长10.5%、9.2%、8.7%,增速均为全省第一。
20年,“八八战略”的宏伟蓝图在浙西南一隅的小山城里渐渐成为现实图景。每一位缙云人,都在和着那浩浩荡荡的钱江潮音,奔竞向前。
8月25日,浙江日报刊发《描绘美好缙云新时代画卷》一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