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地瓜”之《繁茂的藤蔓》
在我国,央企是优势产业的主导者、先进技术的运用者、雄厚资本的拥有者,推进与央企的对接合作始终是全国各地导入先进技术、引进高端人才、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路径。
浙江这方面成绩如何?应该采取哪些对策?今年5月份,作为驻京机构,省发改委驻京发展处牵头立项了《新时期浙江省与央企合作重点领域研究》课题,和国家高端智库专家以及浙报集团北京分社共同组建课题团队,“浙江所需,北京所能”,沿着课题这根藤蔓,我们一起感受“智”汇浙江背后的探索与思考。
课题组在金华走访调研
浙江与央企合作由来已久,有成绩也有问题
记者注意到,浙江与央企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11年12月26日,当时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和100多家央企负责人齐聚杭州,如此大的阵容在浙江还是首次。他们前来,一是国务院国资委与浙江省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二是央企与浙江进行合作洽谈和项目签约,也拉开浙江与央企有组织对接的序幕。
来自浙江省发改委的信息,以落实央企战略合作协议为主体,浙江连续按年度组织编制实施浙江省央企合作项目推进计划,近年来每年实际到位资金均超千亿元,有力巩固提升了我省央企合作的机制化、常态化、规范化水平。
尽管我省央企对接合作稳步推进,取得一定成果,但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紧密结合我省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培育产业链、产业集群的需要,开展与央企的主动对接合作,还有待深化;比如,如何破解在对接中各自为政、工作系统性不强问题,形成作战合力有待提升,等等。
浙江出题目,北京找答案,探索助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径,这是驻京机构联合组织开展这次课题调研的初衷与本意。
众人拾柴火焰高,课题组马不停在京浙两地展开走访、座谈
课题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走访座谈,深入挖掘浙江与央企对接合作的巨大潜力,找准重点合作领域、政策举措和路径机制,为有效扩大央企赋能浙江高质量发展合作成果提供决策依据。
6月12日—15日,省驻京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邵千龙带领课题组就推进《新时期浙江省与央企合作重点领域研究》课题赴杭州、金华、衢州进行了实地调研。
课题组分别在三市召开座谈会探讨了央地合作的经验成果、重点领域需求、困难问题、推进举措和相关建议,赴临平开发区、钱塘江海之城、金兰创新城等平台考察了合作环境,到服务型制造研究院、联通服装制造军团、大唐热电、华润英特等项目现场了解了央企合作推进情况,在华瑞航空、江山绿色智能新材料、甬金金属等企业听取了对开展央企合作的考虑打算,并与浙商博物馆交流了以民营经济优势推进央企对接合作的做法经验和推进举措。
邵千龙希望各地要强化战略思维,支持并用好省驻京办“两站一厅”数字化平台,聚焦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精准匹配央企高端优势资源,扩大在产业领域的合作成果。要注重与研究机构的对接联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落地,不断提高央企合作水平。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把培育壮大民营经济的经验举措转化为央企对接的合作优势,充分调动央企与我省合作的积极性。
党建引领,“智”汇家乡,省发改委驻京流动党支部组织开展活动
崔向科,省发改委驻京发展处处长,有在国家部委长期挂职经历。作为本次课题组负责人,他站在整合首都优质资源赋能浙江发展的视角对调研课题进行布局谋篇;去年,他创新成立“省发改委驻京流动党员党支部”,把借调在国家部委的浙江发改系统党员干部组织起来,通过支部共建联络资源,党建引领凝心聚力,调动大家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积极性;这次课题,给了大家站在发展改革视野、央企合作视角,把脉浙江、贡献智慧的机会。
洪振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经济处原处长,作为课题组专家,他认为,浙江与央企对接一定要避免盲目性,现在在这方面“低效对接”造成的浪费实在太大了。他给出的解决之道是,前期最好联合高端智库,以课题方式进行立项研究,知己知彼,了解需求,精准赋能,砍柴不误磨刀工。
项洪斌,北京三浙平台执行主席,“三浙平台”链接在京浙大、浙商、浙贤群体,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作为课题组专家,项洪斌说,接到课题组任务后,他就在走访问计;他认为,现在全国都在对接央企,那里已经是一片红海了;其实央企也要发展,寻找业务新方面;他建议,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我们要在开辟业务新蓝海上下功夫,在争取先行先试上下功夫。
藤蔓有力量,期待课题成果更好赋能浙江经济社会发展
课题组成员在衢州走访后合影
目前,课题组的调研座谈工作进入尾声。浙报集团北京分社以浙报智库北京研究院参与整个调研座谈活动,以媒体视角发现问题,链接资源,思考对策,届时将通过潮新闻客户端对成果进行发布。
就课题成果本身,课题组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领域上聚焦服务重大战略。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我省实施的长三角一体化、共同富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和三个“一号工程”,瞄准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的目标,系统谋划央企优质的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向浙江循环集聚,助力我省加快形成央企合作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路径;
二是工作上加强顶层整体设计。强化省级层面的引领、指导、协调,确保形成政策、信息、经费、人员、举措工作闭环。以“专班运作”模式整体推进央企对接合作,聚焦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的顶层规划和改革创新,研究央企合作工作政策、工作机制、产业结构、问题协调等相关事项,承担央企对接合作项目谋划、推进和落实。进一步完善我省同央企高层领导定期沟通机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围绕顶层设计精准对接有效项目,从落地项目数量向质量转变,全面提升我省与央企对接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三是机制上省市县协同推进。在省委省政府统筹下,省市县各级政府协同推进央企对接合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央企合作项目全程跟踪,为央企合作项目提供全过程服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加快推进项目快速落地。按照“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实施一批”的要求滚动推进央企合作项目,编制进度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及时监测掌握项目动态,定期汇总分析全省对接合作工作进展情况,积极协调解决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四是方法上突出市场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以资本为纽带的并购重组、产(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开发,支持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在对接合作中的主体作用,尊重企业意愿,调动企业积极性,以央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我省民营企业与央企对接合作的新路径。
藤蔓有力量,期待一个全新与央企对接机制,赋能到浙江经济社会发展。
筑巢引得凤凰来。人才犹如一道最美风景,推动着浙江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北京是全国人才集聚高地。近些年,驻京机构是如何在北京开展招才引智工作的?浙江又从北京引进了哪些高端人才?繁茂的组织藤蔓,下期潮新闻记者继续探访浙江11个地市的驻京机构,看他们如何通过人才招引,助力厚植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底座。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