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助力群众寻亲 构建“和合”协同联动体系

    潮新闻 共享联盟·嵊州 通讯员 悦嘉2023-08-24 08:35全网传播量10.2万
    00:00
    00:00
    嵊州上世纪60、70年代,因耕地面积、交通条件等禀赋不足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许多山区家庭迫于生计,无力抚养子女,便将子女送至山东、河北等生育水平低下的产棉区抚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些早年与亲人失散的家庭对“团圆”的渴望愈发强烈。

    一直以来,嵊州市公安局深入践行为民服务理念,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本地失散家庭寻亲需求强烈的实际,持续深化“枫桥警务”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寻亲工作模式,纵深推进寻亲工作。2021年公安部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团圆行动”,嵊州市公安局党委审时度势,因情施策,谋划推进寻亲工作室建设,并将其作为“枫桥警务”为民服务的重要工作措施来落实。2022年5月,“和合”寻亲工作室顺利成立,取名“和合”寓意“和和美美、合家欢乐”,工作室成立以来受理寻亲诉求1250条,帮助142个家庭实现团圆。工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获群众锦旗85面,表扬信21封,近期连续被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频APP、中国警察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110余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为提升寻亲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水平,工作室制定了十大工作职责、完善人员组织架构、构建24小时的寻亲服务矩阵、细化寻亲工作流程,并且制定形成联席会商、分析研判等八项工作机制,总结提炼了“五合一团圆”工作法:

    一是力量融合。组建以专业警种参与,卫计、民政、救助站等部门3名工作人员协同配合的专业寻亲团队。深化社区警务工作,组建社区“四警”(社区民警、社区辅警、警务助理、义警)寻亲工作队,并发动村社干部、网格员、村嫂乡贤等组成272支村级寻亲志愿服务队,作为寻亲专业力量的有效补充,协助开展信息采集、线索排查、落地核查、走访宣传等工作。

    二是阵地整合。把工作室作为“省枫所”创建的特色亮点培育,在鹿山派出所建成集接待咨询、血样采集、会商研判、座谈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和合”寻亲工作室,作为市级层面寻亲服务的主阵地,并在全市14个派出所接处警大厅、272个警务站(室)设立寻亲咨询服务点,明确受理诉求、信息采集、排查比对等十项工作职责,配套建立值守、会商、保密等工作制度。同时,开通24小时寻亲热线及抖音号、视频号、微博等互联网载体,全面构建起以寻亲工作室为龙头、线上新媒体为平台、镇村站所寻亲服务点为触角的立体服务网络。

    三是人技结合。坚持人工排查与智能筛查相结合,针对流向地明确的人员,积极对接流向地公安、民政与社会公益组织,划定最小范围定向筛查;针对送养时间明确的人员,初步设定抱养时间作为人员出生日期,在人口信息库内进行初筛缩小审查范围,进而通过人脸比对、父子年岁差距等进一步筛选,精确锁定送养人员;针对来嵊寻亲人员,通过对出生年月、来源地与流向地等亲缘数据进行碰撞比对,从中筛查疑似人员,逐一落地核查。

    四是多跨联合。坚持区域联结,梳理确定山东德州、临沂,河北衡水等重点流向地,与流向地公安签订《警务协作协议》,强化信息互享、线索互通、勤务互动,资源互补,累计协作采集、核对信息250余人次。深化部门联动,完善公安、民政、救助站等部门联席会议、联络员制度,推行“专员联系+专人协调+专项会商”模式,确保无缝衔接、快速反应、协同有力,累计开展会商研究、对接协调40余次。

    五是宣传聚合。依托线上公安融媒体矩阵和线下“无警访民”、“宣传五进”活动,全方位宣传“团圆行动”,呼吁失散家庭配合提供血样,目前已主动来人采血195人。组织举办“寻亲大会”“寻亲见面会”等社会公益活动,印发《寻亲指南》,主动开辟群众寻亲跑道、关联拓宽寻亲线索;此外,目前正在抓紧研发“浙里回家”应用——探索打造失联人员整链式全周期救助保障闭环,预计于近期上线试运行,推动实现线上线下一体推进寻亲,为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优质、高效的寻亲服务。

    相关新闻
    6项“嵊州小吃”团体标准正式实施
    迎亚运约十运护环境 嵊州市鹿山街道走进社会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第二台大型数字血管减影造影机(DSA)投入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