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中核集团“核特色医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全面落实国家核技术医学应用发展战略,更好承担核医疗国家队职责使命,经过近两年的准备,8月23日,苏大附二院(核工业总医院)成功开展苏州首例晚期肝癌患者钇[90Y]树脂微球介入微创手术。
通过细针穿刺血管进入肿瘤部位,锁定“目标”后注入“小微球”,让其释放能量“射杀”癌细胞,却避免对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的损伤。这种治疗方式的核心是一种名叫钇[90Y]的树脂微球,每颗微球直径只有20-60微米,上面满载着钇[90Y]这种放射性物质,通过血管介入手段将其送入肿瘤细胞内部,释放高能量β射线精准杀死肿瘤细胞。
蔡先生今年56岁,四个月前被查出肝癌,检查结果显示瘤体已长至拳头大小,占据肝左叶2/5,伴门静脉癌栓,属于晚期。日前蔡先生又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症状,外院医生告诉他已错过手术治疗时机,只能通过化疗和靶向免疫治疗尽量控制肿瘤扩散。蔡先生对病情及预后感到茫然无措之际,听闻苏大附二院正在筹备开展钇[90Y]树脂微球肝癌介入技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来到苏大附二院。
苏大附二院介入科、肝胆外科、核医学科、影像诊断科、肿瘤科等组成的MDT多学科专家团队立即为蔡先生进行全身和肿瘤状况评估,对肿瘤及正常肝组织区域血管进行造影检查、对正常肝组织进行保护性栓塞、对模拟钇[90Y]树脂微球注射液的轨迹进行预先判断,同时制订治疗计划及剂量活度计算等术前准备工作,综合评估显示蔡先生适合钇[90Y]树脂微球治疗。8月23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团队的远程视频指导下,苏大附二院介入科主任靳勇通过穿刺股动脉,引入头发丝粗细的导丝置入导管,将其送至患者肝脏肿瘤供血动脉中,注入预先计算好剂量的钇[90Y]树脂微球。术后仅在大腿根部留下一个小小的针眼,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输注的钇[90Y]树脂微球靶向性进入到预定病灶,表明钇[90Y]树脂微球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效果达标。
苏大附二院连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团队
靳勇介绍,与正常肝脏组织的血供约90%来自门静脉相反,肝癌约90%血供来自肝动脉。钇[90Y]树脂微球介入治疗是通过血管介入手段,将载有钇[90Y]的树脂微球输送到肝脏动脉,对肝部的肿瘤病灶进行精确治疗的微创技术。钇[90Y]树脂微球会放射出β射线,在人体组织中穿透距离平均只有2.5毫米,可以集中于肿瘤内,对肿瘤自内而外实施精确打击。同时,微球无法通过毛细血管和静脉,因此对正常肝脏组织的损伤极小。相比常规体外放射治疗,钇[90Y]树脂微球介入治疗具有辐射剂量更高、辐射范围更小、作用更加精准等优势,降低了对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血管上“打一针”就能治疗肝癌看似简单,实则背后是介入科、肝胆外科、核医学科、影像诊断科、肿瘤科等多学科团队通力合作的成果。前期获批钇[90Y]微球治疗辐射安全许可、放射诊疗许可和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资质就是对我院多学科实力的肯定。靳勇介绍,钇[90Y]放射微球治疗主要适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及转移性肝癌,特别适用于合并门脉癌栓的晚期肝癌及位置局限的大肝癌。
药物分装
苏大附二院肝胆外科主任陈伟介绍,包括树脂微球在内的钇[90Y]微球技术已在全球累计治疗超过20万人次,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临床研究数据也证实了其在肝细胞病和结直肠病肝转移中的疗效。我国首例特许准入钇[90Y]肝癌治疗手术由董家鸿院士领衔实施,且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目前,董家鸿院士所在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已常态化开展该手术。我院2018年因苏州市“531”工程与董家鸿院士团队结盟并建立董家鸿院士工作站,5年来双方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此次在董家鸿院士团队的支持和指导下,我院作为苏州市首个获批开展该技术的单位,以强大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为支撑,通过肝胆肿瘤MDT门诊等服务窗口,将为苏州地区乃至全国的肝脏肿瘤患者带来更加精准的诊疗方案和更为显著的临床获益。
中核集团的核技术医疗推广始终围绕“发展核医疗,造福全社会”的主旨展开,此次钇[90Y]树脂微球介入方式治疗肝癌手术的顺利开展是核技术应用造福于民的体现。作为核工业总医院,今后将进一步结合苏州地区的资源优势及中核集团、中国宝原核医疗领域的全产业链和技术优势,推动先进核素药物及技术在苏州落地,发挥核医疗在肿瘤精准诊疗领域的重要作用,让核技术造福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