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点一下,通过我们数字化平台,就能实时查看园区内情况,实现了种植全周期可视化管理。”金穗粮油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朱雨啸告诉记者,园区内建设的监测系统能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数据采集,以数字化方式改变传统农业耕作方式。
近年来,陶庄镇通过建设智慧农业平台,绘出农业农村时空一张图,利用实时、动态的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快速、多维、多尺度的农业信息实时监测,用科学数据为农业现代化建立起支撑。
在长三角陶庄智种产业示范园内,通过稻田里布置的传感器,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稻田里的水量、水温情况,动态掌握需水情况,并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直接控制渠系闸门,实现远程给排水控制。同时,以生产指标的数字化为基础,对农田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种植,精准控制资源利用,生产的“陶箩”牌大米不仅高品质、可溯源,而且管理成本能减少30%,人力成本压缩一半。
“以前种地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现在都是高科技了,动下手指,就能实现浇水施肥,方便快捷,还高效。”嘉善金穗粮食合作社社长杨其荣说。
如今,高效智慧农田在各个领域实施智能化,将浇水、施肥、打药需要参考的浓度、温度、湿地光照,都交由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精确把关。农户只要点开手机软件,即可随时随地看到这些指标数值。同时,这些数值和农户相应的操作措施等数据会传至园区数字化管控平台,生成数据积累和分析。“种地不再是‘苦差事’了。”杨其荣说。
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会种田”到“慧种田”,“智慧农业”定会让农村的图景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