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随着最后一场音乐会的结束,以“笔娘娘乞巧节”为首发的2023年湖笔文化旅游节系列主题活动第一阶段在南浔区善琏湖笔小镇落下帷幕。
活动期间,善琏镇突出主题引客,依托独有的文化资源和内涵,创新以蒙恬和卜香莲的爱情故事为亮点,借特色引流量,从网红夜市到湖笔七仙子签约仪式,再到爱心夜跑和蒙公祠祈福仪式,通过传统节庆与民俗文化、全域旅游有机结合,为文旅融合集聚人气,提高了湖笔小镇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期间共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其中外来游客近半数,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00万元。
这两年,善琏镇为打响“文旅善琏”的品牌,在原有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推出“四季旅游”的节庆IP,并在全域联动进行推广。“植根生活的文化习俗是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传承,也是我们要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在善琏镇文旅工作者丁宇洁看来,把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将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明水乳交融,持续深挖更多为群众所欢迎的文旅资源,让游客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在善琏、玩在善琏、乐在善琏,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
围绕一系列非遗技艺产品的保护传承方面,善琏已经提供了一个积极的范例。秉持“非遗+”的理念,既做好融合,又实现“破圈”,“非遗+节庆”让非遗与节庆相互赋能,如清明蚕花节、七夕乞巧节,二者相得益彰。其次是“非遗+文旅”,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开发包含非遗特色的乡村旅游路线,如观音堂村现代乡村旅游、窑里村窑文化体验之旅;最后是“非遗+时尚”,以年轻时尚的风格做文创产品,将现代元素植入传统湖笔技艺,以互联网+的形式助力小镇文化产业的全方位升级,可谓是未来可期。
“景区刚开时,村里会优先喊我们去做管理员。后来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就自己开了农家乐,一年挣个20来万不成问题。” “窑文化馆带火了我们村的旅游,除了在景区工作的人,更多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和文创产品。”窑里仙境家庭农场陆惠民说。
传统文化习俗作为当地村民和外来游客情感和记忆的“触发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怀旧空间,得以找寻记忆中的温度,大家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化身为乡土文化的建构者,也为他们打开了关于乡村振兴的想象。
“通过文化、艺术和产业的融合,让传统的快要被大家遗忘的习俗火起来,从而让小镇的产业活起来,这种尝试和创新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活动中,一位来自杭州的夏女士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挖掘颇有感触,她认为,民俗是游客旅游体验,认识当地的最直观的载体。
从去年第一届“笔娘娘乞巧节”到现在,一个新的节庆IP正在这里悄然形成。眼下,在善琏镇,秋日调色盘一般的万亩方大田正期待游客前来描绘,冬日姚塘漾湿地公园的候鸟也在等候游客赴约……一年四季,在善琏都可以邂逅一场诗和远方的梦幻联动。
(原标题《善琏:打造民俗节庆IP 唱响全域旅游“四季歌”》,原作者宋豪亮。编辑沈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