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正在家里休养的李老伯心情舒畅。他怎么也没想到,原本以为要动大手术,在医院里躺上十天半个月,最后只是做了个微创,很快就出院回家了。
最近6年,家住鄞州区的80岁李老伯反复胸闷。“平常稍微走的路多一点,就出现胸闷、气急,气喘得厉害。”李老伯说,刚开始他也没太在意,可前段时间,他发现双腿开始水肿。
在家人的陪伴下,李老伯来到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经过心脏彩超检查显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
心脏就像一栋房子,有四个房间,房间的“门”称为“瓣膜”,它们会随着心脏的收缩舒张而规律开关,以便让血流在合适的时机流往合适的位置。主动脉瓣就是其中一个单向的“门”,确保血液只能从心脏流向主动脉。如果瓣膜钙化僵硬,主动脉瓣将变得狭窄,无法充分开放。李老伯的胸闷、气促之所以那么明显,正是因为他的“心门”打不开了。
当主动脉瓣“打不开”,血液就无法顺畅供应全身,心脏自己供血不够则会出现胸痛、气闷气促、甚至还有猝死风险。
“李老伯的主动脉瓣口面积只有小小的0.9平方厘米。其他几个判断是否属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关键指标,全都‘不及格’,需要尽快手术。”该科的鲍迎春主任医师接诊后结合病情,判断李老伯符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手术的适应症。立即组织团队,并联合心胸外科、麻醉科、影像科、超声科、血管外科及浙大二院专家进行详细的术前分析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流程。
8月12日,鲍迎春和他的团队在浙大二院心内科专家的指导及多学科团队,成功为李老伯做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整个过程只用了仅仅半个小时。
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都很顺利,术后第2天,李老伯就经医生指导下床活动。
鲍迎春介绍,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就是将人工生物材料瓣膜,从人体的动脉血管送入心脏主动脉瓣处展开,在“堵”了的这扇“门”里,重新撑开一个新的“门框”,纠正血液“通行受阻”的情况。
鲍迎春介绍,传统的手段是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置换。但是,药物也只能部分改善症状,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直接治疗主动脉瓣狭窄这种疾病。外科手术具有较大创伤性,对病人的身体要求也比较高。不少患者就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接受手术置换。而近几年,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可以通过微创方式将人工主动脉瓣置入,替换原有瓣膜,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年龄较高,身体基础情况差和体能较差的患者。
TAVR作为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医疗新技术,需要多个科室的共同合作,对医院的整体技术实力要求高。此次,鄞州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这一新技术的成功开展,让更多的老年主动脉瓣疾病患者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恢复健康,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