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行丨长兴:把生态答卷写在青山绿水间

潮新闻 吴丹 张笑言 共享联盟·长兴 骆林辉2023-08-19 07:35全网传播量1927
00:00
00:00
编者按: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隆重举行。18年来,湖州勇扛生态大旗、坚定走生态之路,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走前列、立新功。首个全国生态日吹响了持续深入向绿而行的号角,浙报集团湖州分社推出特别报道“逐绿行”,讲述湖州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好故事。  

夏日的太湖岸边,粼粼碧波、丛丛芦苇。

十八年来,长兴依托山清水秀的生态“背景板”,打造了一大批特色品牌,实现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卖生活方式”的转变;

十八年来,长兴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成立“两山合作社”,在全省率先开展国有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试点,推出“绿色企业系列贷”“循环经济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将生态红利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百姓福利……

亮眼的数据里,跃动着长兴天蓝、水清、岸绿、地净、景美的生态图景;来之不易的荣誉里,激荡着长兴绿色发展的磅礴力量。

今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眼下的长兴,正举全城之力,向着生态文明典范迈开更坚定的步伐。

长兴县龙山街道川步村小溪引客来。

统筹发力,造“生态宜居”之势

近日,长兴县夹浦镇鼎新村的中水回用项目排放出口,汩汩清流注入河道。放眼全镇,近200家企业全部纳管,出水都实现预处理,做到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太湖。

紧挨太湖的夹浦镇是长兴的纺织重镇。早年间,全县办起了织布厂,在阵阵机杼声中,镇上的纺织产业迅速扩张,夹浦人也慢慢富了起来。但是喷水织机产生的污染废水,肆意排入河道田地,继而流入太湖,夹浦镇一度成为太湖的污染源,并多次被太湖管理部门警告。

2013年,夹浦镇对辖区水体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完成了辖区水系清淤和打通断头河、截污纳管、排放口治理等一系列工程。

针对辖区内水系不通的短板,夹浦还实施了“引水入城”,开辟源头,盘活城区水系,共建成水闸2座、泵站9座、引水渠4730米,全镇67条河道实现换水,水质明显改善。

在政府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夹浦人加入了治水大军。从最早的污染者,变成了治污者。目前,夹浦镇已经建起1家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站9座,全镇所有的污水做到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长兴县夹浦镇中水回用站

夹浦镇的变化,是长兴实现绿色崛起的一个缩影。8月10日至11日,浙江省“深化河湖长制 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推进会在湖州长兴召开。来自湖州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河长办负责人在会议上郑重签名,《环太湖四城市河湖长制协作机制》正式生效,助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

在河湖长制发源地的长兴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非凡。2003年10月,长兴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三级“河长制”体系,县级河长统筹协调、镇级河长具体领办、村级河长日常管护,层层递进、落实到人,拉开了每一条河都有专属管理员的变革序幕。

午休时分,长兴县龙山街道渚山村的河长王佳像往常一样,正在管辖的河道段走走看看。看着水清岸绿的模样,王佳都会觉得守护这一泓碧水,感到无尚荣耀与满足。

在完成地面上的巡河工作之后,王佳又开始对河面进行清淤和打捞。“徒步走不进去的地方,就运用无人机巡河,效率大大提高。”王佳介绍,有了无人机、水下摄影机等高科技的加持,能够全天候实时监控监测水域及水质环境,一旦发现某个指标出现异常,就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寻找源头,进行有效治理。

如今,在长兴,每年的11月28日“河长日”,478名河湖长,2029名小微水体塘长、渠长、涧长,万名党员活跃在长兴治水战线上。这里的碧水清流让村落里丰富的古宅、古桥、古树等资源焕发出勃勃生机,让长兴成为了太湖流域一颗闪耀的明珠。

一子落而满盘活,改变,在长兴的每个角落悄然发生。

深化攻坚,聚“产业兴旺”之力

产业,是美丽兴旺的源头活水。

“让绿色成为长兴发展最动人的色彩”,需要绿水青山的“秀外”,更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慧中”。

走进长兴县画溪街道天能控股集团,废弃电池回收处置场景应用“铅蛋”平台全景大屏幕实时跳动着。只需轻点鼠标,浙江各地危废铅蓄电池数量一目了然。

位于长兴县画溪街道天能控股集团内的浙江废铅蓄电池回收综合服务平台

作为浙江首个废铅蓄电池回收综合服务平台,“铅蛋”于2021年8月正式上线,在“铅蛋”平台上,铅蓄电池实现从产品到产废再到处置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入驻产废商户联系方式、地址及收到的废旧电池数量台账清晰,通过平台匹配运力单位承接订单后,再将废旧电池运送到回收企业。

天能循环经济园浙江省唯一的废铅蓄电池处置点,每年可回收处理废铅蓄电池30万吨,产出约20万吨再生铅,并回收塑料和废酸等。利用再生铅生产电池,可节约标煤60%、节水50%。

数字化赋能,不仅仅存在在工业行业。长兴县吕山乡是湖羊特色农业强镇,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吕山乡深挖降碳吸碳潜力,深耕湖羊低碳养殖,形成了以“光伏牧场”“共享牧场”“循环牧场”“未来牧场”等特色并存的“四大生态牧场”。

眼下,在屋顶推广光伏发电板,在屋下套种高性能固碳牧草,屋上发电、屋内养羊、屋下种草的湖羊低碳养殖模式已然成为现实。

长兴县吕山乡湖羊智慧循环产业园数字中心

内外兼修,夯“生态保护”之基

扬子鳄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与“金钉子”地质遗迹、古银杏并称为长兴的“古生态三绝”。早在1979年,长兴县泗安镇尹家边村民自发将11条扬子鳄送进“上八亩”池塘,以竹篱笆围墙进行就地保护。历经40余年发展,村级保护区上升为省级保护区,扬子鳄种群数量也从11条增加至9000余条。

保护生物多样性,既要聚焦濒危野生动物等重点族群,更要为动植物生存繁衍留足自然空间。近年来,长兴组织实施了太湖沿岸湿地生态修复、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太湖图影湿地文化园等六大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目前,长兴全县湿地鸟类由2010年的58种增加到112种,有维管束植物128科530种,国家重点保护及省级保护植物共计11种,扬子鳄自然保护区荣获“美丽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十佳特色案例”。

长兴县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根据县域生物特性和现状,长兴县还制定湿地、地质遗迹、森林等专题性保护规划,开展太湖沿岸湿地生态修复、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等保护项目。

鱼翔浅底、万鸟齐飞、人水相宜。十八年矢志不渝,一幅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长兴加速绘就。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长兴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答卷写在青山绿水间,从一座山,从一泓水,从每个人,从每个村出发,举全县之力汇聚而成的绿色生态潮流,正在叩开长兴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希望之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