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平湖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不仅体现在一组组数据中,那些曾经留存在许多人儿时记忆中的红蜻蜓、白鹭等小精灵的回归,让我们体会到了生生不息的生态之美,也成为了平湖生态底色最好的见证。
漫步在林埭镇俞家浜的一条沿河小道上。身处于此,不仅耳畔能听到阵阵蝉鸣,而眼睛还能发现一些新来的小家伙,那就是夏日的小精灵——蜻蜓。其中还夹着几抹红色的身影,就是蜻蜓中的“颜值”担当——红蜻蜓了。看着它们肆意飞舞的样子,感觉一下子就被拉回了那个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夏天。
伴着丝丝细雨,三五只蜻蜓紧贴着水面低空飞行,体态轻盈且灵动,飞累了就停在沿岸的绿植叶片上歇脚,轻扇翅膀,抖去沾上的水汽。蜻蜓曾是许多人童年的回忆,村民李士华小时候就常常将蜻蜓作为自己的玩伴。
林埭镇徐家埭村村民李士华说:“我们小的时候没有玩具,都是抓蜻蜓来玩的。现在蜻蜓基本上在早上出现,出太阳的时候是最多的。”
蜻蜓对水体沿岸环境异常敏感,栖息地的环境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蜻蜓的生存与繁衍,因此,它们又被称为环评指示生物。因水环境污染,曾经它们在平湖一度绝迹,如今又成群结队地重新出现,因此,蜻蜓的回归是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物指标”。
林埭镇徐家埭村村委会委员丁伟说,原来的徐家埭村是一个养猪养鸭的大村,俞家浜河道包括其他河道都是脏乱差的水环境,但是经过这几年对美丽河道的打造,目前俞家浜河道的水质已经达到了三类水,现在河道里面的植物还有生物都是很多样性的,村里的环境也是越来越好。
另一边在新仓镇的杉青港村,稻田中能隐隐约约地看到几只鹭鸟在田间探着脑袋,这样的场景其实在农村不足为奇,甚至有的时候,当人不那么靠近的时候,在乡间的小路上,它们还能非常悠哉悠哉地漫步,一派和谐共生的景象。
田间这群可爱的白精灵真正的名字叫“牛背鹭”,因为它常站在牛背上寻食和歇息而得名,牛背鹭也是平湖最常见的鹭鸟之一,虽然和白鹭很像, 但实际上,它们还是有明显的差别,外形上,牛背鹭为黄嘴黑爪,白鹭则为黑嘴黄爪。
观鸟爱好者张杰说:“牛背鹭对农作物影响比较小,实际上还有一定的益处,它能吃一些害虫。白鹭在河边、海边、鱼塘、虾塘这些环境更常见一些。”
张杰说,此前的一段时间里,因为拉网捕鸟和水源污染等多方面的原因,鹭鸟的数量明显减少,近年来,随着平湖市自然生态条件的不断改善,鹭鸟又多起来了,在张杰的镜头中,除了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牛背鹭这四种常见的鹭鸟外,今年,他还在乍浦海边抓拍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的身影,这也是和大熊猫属于同一保护级别的鸟类。除了鹭鸟之外,张杰还抓拍到了很多平湖市、嘉兴市乃至浙江省新记录鸟类。
活跃在平湖田野之中的红蜻蜓和白鹭,让我们感受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从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唯有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方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