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又将迎来全面“升级”!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围绕做强虹桥商务区这“一核”,做优做精北向拓展带、南向拓展带这“两带”,引领带动长三角全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三个层面,提出了24条具体措施。
做强“一核”就是进一步提升虹桥商务区的功能,具体包括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全球数字贸易港,允许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以及支持率先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
在拥有复合功能的虹桥商务区“核心”的支持下,商务区周围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的北向、南向拓展带能够获得更好的带动。
在2021年2月颁布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中,对“两带”做了划分,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
“两带”所覆盖的区域是长三角地区发展活力最强、潜力最大、开放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政策措施》从构建高水平区域创新网络、率先开放智能网联汽车跨省市道路测试、开展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等角度进一步激发区域内的合作,让各地更好地开放、协同。
除了对于“一核两带”的全面“升级”,在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方面,《政策措施》也带来了很多亮眼的举措。
首先就是对安徽省有了更多着墨。《总体方案》中划定的“一核两带”并未涉及安徽,虽然方案提到了“支持合肥打造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但总体内容不多。
此次《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合肥、芜湖等长三角地区城市联动发展,将长三角区域更加全面地囊括其中。
在交通方面,《政策措施》也铺排了更加严密网络。虹桥始于交通、兴于交通,打造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门户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重要目标。
从跨区域轨交建设、城际空中快线、中远程国际航线的推动,到嘉兴航空联运中心、芜湖航空货运枢纽、太仓港区远洋集装箱中转通道等物流中心的建设,大虹桥在不断提升枢纽能级,协同建设联通国际国内的“彩虹桥”。
此外,《政策措施》对科创、金融、会展、大数据等领域的高质量联通也有所布局。
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芜湖数据中心集群等平台与长三角区域联动,最后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政策共通、平台共建的发展格局,促进长三角区域内整体实力提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