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海宁昔日“养猪村”如今景满村

    潮新闻 共享联盟·海宁 方天意 张煜2023-08-16 22:10全网传播量287
    00:00
    00:00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在海宁市袁花镇长啸村,多名党员干部收看首个全国生态日融媒体直播,感受颇深。

    上午,在长啸村兴旺果蔬先锋站,多名党员干部围坐在一起,正聚精会神地观看首个全国生态日融媒体直播。从植物花卉到飞鸟昆虫,从珍稀濒危物种到自然保护地……大自然总能给人以治愈的力量,欣赏着画面里一幅幅美好的生态画卷,村干部纷纷赞叹不已。目前,长啸村已入选全省第一批低(零)碳试点明星村,成功打造海宁首条“零碳”美丽乡村风景线。村庄的蜕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潮城海宁最生动的实践。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一方面生态环境好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也高了;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游客过来游玩,带动当地老百姓实现增收致富。”“一直以来,长啸村都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也始终在低碳零碳这条路上前行。例如我们通过‘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等搭建,帮助周边村民实现就业。”正如工作人员所说,如今走进长啸村“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连绵的光伏大棚下,每天都能看到工人剪下一朵朵秀珍菇的景象。

    据悉,每年的5到10月,是出菇销售的旺季,好菇不愁卖。基地里有71个大棚,每个大棚每年的净利润约3万元。“我们的秀珍菇销量很好,大多销往宁波、杭州、上海、苏州等地,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卖出四五千斤。”村民翁良官边采边说。

    然而,十几年前,长啸村出名的还不是菇,而是养猪。作为生猪散养大村,长啸村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在家中养猪。翁良官也是其中之一,“猪粪、猪水直往外流,当时环境污染很严重。”

    为了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2013年,长啸村下决心退养生猪。经过多番考察,最终引进农光互补产业。将原来的猪棚改成菇棚,同时借势袁花“阳光小镇”的特色,与晶科能源携手,将流转出来的107亩土地打造成了全省首个棚下养菇、棚顶发电的“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长啸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国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基地建成以后,一年可发电55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1680吨、减排二氧化碳4350吨,还能为村集体增收80多万元,吸纳周边劳动力200多人。

    一块太阳能光伏板,给长啸村带来的不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笔生态账,还带火了当地的美丽经济。“零碳公园”就是最好的证明。公园通过“光伏+储能”,形成了“白天光伏发电供能、储能充电、余电上网、晚上储能供电”的低碳发展模式,光伏座椅、光伏路灯、光伏垃圾桶等“光伏+”元素到处可见。美丽的景色,零碳的模式,既激活了村民的新生活,也为村庄带来客流量,长啸村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增益的绿色发展道路。

    “从19年打造完成后,这些年游客量每年都能达到5万,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增收120万左右。”许国初表示,下一步村里还将打造适合小孩学习游玩的研学基地,让小朋友也来体验长啸村的零碳生活,预计将在今年的11月份之前全部打造完成。

    相关新闻
    首善南湖㉒丨我们的工作:让不法分子“孤注难掷”
    嘉兴移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取得这些突破!
    红船观察丨嘉兴市委书记听社区书记讲课,下的是一盘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