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迁古村在大片的阳光下,安静祥和。进到村里,方知古村不古,这里仍有村民居住,有鸡犬声,有锅灶、柴火和炊烟。
如果不是因为建筑年代久远,远到明清,这里和中国农村的任何一个村落,别无二致,人们在这里休养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到之处,可见收割了的田垄,金黄的玉米垛,墙角晒阳的老人,嬉戏的孩童,还有厨屋里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吸口气,久违的柴香沁心入肺。真好,这一处尚未被现代工业浸染的古村落和这里安居的村民。
古村建筑群很大,方圆有几里,屋舍排排错落,排屋尽处呈回旋。走进去,绕错,或许会找不到回路。排屋间距敞阔,最外面是院墙,灰石砖垒砌,高高的,且有三层飞檐;院墙下有一道明沟,沟水清澈;明沟隔一段搭一截石板,通一道拱门,入门便是院落;院中有色彩斑斓、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地,图案精美,每院不同。这时若穿一袭布衣,肩一柄油伞,从斑驳的灰石墙边走过,踏上石板,步于院中,便有了“风景旧曾谙”的江南之韵。很巧,正想江南时,看一位老婆婆,站在明沟里,用木槌敲打着衣服。明沟一定是有水的,她的脚上套着水靴,一身黑色的布衣,头发绾起,一根花簪穿过,水声和梆梆声从她敲打的动作里传出,仿若一个消失的年代重现。
古村建筑里最令人叫绝的是木雕窗花,其雕工之曼妙细腻令人叹为观止。每一处院落都为四方形,有大门、正厅、东西厢房,房屋为木结构,上下两层,均有回廊。在钢筋水泥已经覆盖了城市的今天,这样的木制院落让人心生向往。那种温暖柔和、散发着松香味道的气息,我们已经久违。尤其窗花,占据每屋每舍一整面的窗和上面的雕花,传达给了我们一种生活的品质,那就是精致、美妙、舒逸、恬适。古人,他们在怎样的心境中时空里,一点一滴地执刀生花,或人或物或花鸟鱼虫,都刻画得情趣盎然,栩栩如生。而且,那每一朵窗花都是不同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打磨的;而且,历经百年风吹日晒雨蚀依然清晰如初,生动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