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雨夜,灯下读《优钵罗花歌》,很是喜欢。
《优钵罗花歌》,乃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不朽之作。诗中的优钵罗,汉语称雪莲。
在序中,诗人写道:参尝读佛经,闻有优钵罗花,目所未见……交河小吏有献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其状异于众草,势巃嵸如冠弁。嶷然上耸,生不傍引,攒花中折,骈叶外包,异香腾风,秀色媚景……
经诗人妙笔,雪莲之形之色之异之美,趟过一千多年的岁月长河,走过千山万水,走进我心头。
想象着:茫茫天山,白雪皑皑,寒风凛凛。一株奇异的植物,“绿茎碧叶好颜色”,在冰天雪地里挺拔着身姿,“夜掩朝开”,天然安然,冰清玉洁,饱经寒中寒,为世人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我不知天地要经历怎样的磨合,世间方能得此灵物。灵物在天山,天山之幸。
而今当我的双脚踏上新疆的土地,当我的身体越来越接近天山,我便妄想着某种奇遇,与雪莲的奇遇。
从家乡赴他乡,我所追寻的不就是别样的日常、别样的感受,以及它们赋予我的别样的记忆吗?
这次新疆行,我们团队32人,在疆8天。每日的行程是既定的。而对于不同的个体,即使同样的团队、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行程,经历还是不一样的,就像人生,每个人的起点与终点毫无二致,而过程却无有一致的。
这是个定数。我们每日都在将各自的体验,写进各自的人生。来疆第三天,我们一起去那拉提,一起去看草原,在很多团友发出“来到那拉提无憾了”的感叹后,有人去骑马,有人奔向了雪莲谷。
没想到此行竟遇雪莲谷。
我们是乘着景区车弯绕着上去的,却像是乘上宇宙飞船,瞬间到了“另一个星球”。来时路“突然消失”了;高低起伏绵延不尽的草原“不见”了;草原上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蓝的百色花儿“隐遁”了;长在草坡上花枝颤动的野苹果树山楂树杏树“匿迹”了;雨后在草原上空溜达的太阳不知所踪了……看不见游人如织,听不见溪流淙淙,唯见冰山雪峰一片洁白,唯闻风声与我们的惊呼声。
我仰望正前方,巍峨的雪山泰然而上,似乎要直奔浩渺云汉,灰色的流云笼罩着雪山上部,不知雪山已“抵达”天庭的哪一段。“欲与天公试比高”,它与我左右两侧连绵的雪山皆有这般气势。一座座雪山的集聚、排列、组合,构建了天山的高峻与宏阔。有道是“却出长城万余里,东西南北尽天山”。
我们十几人站在山谷里,站成冰天雪地上的小花点,站成一种种各别的姿势。有人360度转圈录视频,欲识“白山”真面目;有人取景刀削般的冰山一侧,特写冰山辉煌;有人捧起一把把积雪尽情挥洒,积雪散开,飞舞一阵,归落无声;有人探向冰沟去,稳稳站立,笑容可掬;有人在高呼:“太美啦,太美啦”;有人在呆看,看天看山看雪看冰看伙伴们撒欢……此时,也不知谁先知先觉,喊道:“下雪子了,下雪子了。”我如梦初醒。
雪子下得很大,悉里索落声使山中更寂静了。灰色的流云似乎加快了速度,弥漫了下来。风裹挟着寒流,扫荡着山谷。在江南,二月春风裁出了细叶裁出了绿丝绦。在北国,立夏之风却无力化冰消雪。李白有诗“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我在夏装春装外,套上冬装,羽绒服加羊绒围巾,依然冻得满脸青紫,手脚僵麻。
我的身体在天山的身体里,我方对雪莲所经之寒略有体会。
但我能遇见雪莲吗?
雪莲谷,据说“因其山顶雪峰外形酷似雪莲,雪莲花常年盛开”而得名的。可这只是“据说”,我只见莽莽苍苍的雪白,不见“异香腾风,秀色媚景”的雪莲花,也许我上的高度远远远远不够,也许我来的时间不对,也许是我太眼拙,未能觅得蛛丝马迹。
可我到底来了,来到它居住的地方,或者说来到离它更近的地方,我对雪莲之性的理解,开始有点明晰起来。
“夫天地无私,阴阳无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岂以偏地而不生乎,岂以无人而不芳乎……”岑参对雪莲的礼赞,有岑参在那个时代对自己人生遭际的感慨。雪莲的高洁与纯粹,也是岑参的胸怀与情操。
遗憾,在那拉提的雪莲谷,我未能遇见雪莲。
雪莲,高山上的雪莲,在那拉提,我真未遇见?
有些时候,人真是上一秒不知下一秒的事。一句“计划赶不上变化”之所以广为流传,不是没有原因的。5月中旬团队出发前,静静他们做了大量的功课,关注新疆的天气、交通、他团的游历状况,尽最大努力优化路线。按行程,我们从雪山草原下来之后,要去伊宁机场乘飞机去库车,最后取道阿拉尔,阿拉尔是必去之地。
在伊宁机场候机的时候,我们接到了航班延误的通知。航班延误,司空见惯。因为司空见惯,大家安之若素。
一个多小时后,已是14点左右,突然机场广播,此航班取消。团友们之前无一人遇到过这种情况。因为“史无前例”,大家为之愕然。
团友们不免躁动起来,“经络堵塞”,“身子发凉”。都说“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走不成空中之路,若走地面之道,不是千里迢迢,就是迢迢千里,还得算上等待车子从三四百公里之外开过来的时间。进,难。退,更难,接下来的计划包括回程机票都要变化。
进退维谷。
此时,一个人走了过来。我素来对他人外貌反应迟钝,此人于我却是例外。先是她身上散发出来的端庄的静气,将我网进她的气场中。随之,是她的脸,清丽脱俗的脸,与那静气非常匹配。她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工作服,衬得她的皮肤特别白皙。她应该是机场地勤工作人员,但举止得体身姿挺拔胜空姐。这让我又想起岑参的文字了:嶷然上耸,生不傍引……异香腾风,秀色媚景……
从她那儿我们了解到,我们原本要乘坐的飞机,在飞往伊宁机场的时候,出故障而返航。闻讯,惊出了一身冷汗。倘若我们上了飞机而知飞机故障,人在空中,心提着,何处安放?没想到,我们是失马的塞翁啊。
可当前的困局如何破?
她成了我们诉求的对象。难得见到机场工作人员从我们身旁经过,不管她是谁,都是山洞口的那束光。静静、老曾与几位团友上前跟她对话,后来,她一直站在团友中间,一直耐心地倾听着,脸上的神情一直是专注的。我在旁边,轮番关注各人的表情,直站到腰膝酸痛,找了个位置坐下来。似乎过了好久,我站了起来。她还在原位,在忙着打电话,一个又一个;接着她又指导静静、煜煜、琦琦如何联络、如何记录。她的眼里有慈爱的光,让困在机场的异乡客感到很温暖。
不问来客贵贱,不计个人劳累,“自物厥性”,我自芬芳,雪莲之性也。我们与她素昧平生,她为我们“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如此热心。
看着她,看着静静、煜煜、琦琦一刻不停地工作着,这么认真、这么能干、这么默契,我感激、感动。
将近一个下午的辛苦,一切尘埃落定。她为我们圈下了当天傍晚去阿克苏的机票,伊宁飞阿克苏不到1小时,既保证了次日充裕的游览时间,又避免了旅途的劳顿。但只有17张机票,再无办法多一张了。其余15人得经乌鲁木齐飞阿克苏,抵达阿克苏汇合,最早也是下半夜了。静静、琦琦、煜煜,一人拉名单、一人统计、一人制表,快速地将32人一分为二。年龄大的与身体状况特别差的,先直飞阿克苏,剩下的15位高姿态的年轻人,以自己一宿的冷、饿、困、累换取了17位团友的舒适,我再次体会到雪莲之性。
柳暗花明,困局已破,她完全可以撤了,可她依然亲自帮我们办理机票、登机牌,把所有的弄得妥妥的,才悄悄退去。团友小陈不知什么时候拍下了她的工作证,她的工号为Y900057,姓高,名雪莲。
呵,雪莲,高山上的雪莲,在天山,在那拉提,我遇见了。因为雪莲,因为曲折,葵卯年新疆之行,终将难忘。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陈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