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全民健身日一起动起来 医生提醒老年朋友注意适量运动

    潮新闻 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朱燕2023-08-08 04:42全网传播量11.4万
    00:00
    00:00

    running-4782722_1280.jpg

    今天是全民健身日,但老王却只能在家静养,刷刷朋友圈,为跑友们点赞。

    最近,刚退休的老王加入了一个跑团,每天跟年轻人一起跑步,感觉自己的心态也年轻不少。可没想到,一段时间跟下来,老王感觉右侧臀部肌肉疼痛,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运动损伤。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运动康复中心张亚军博士表示,随着全民运动蓬勃开展,像老王这样出现运动损伤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原因可大致归纳为几类:选择的运动方式不当;运动过量、过劳;热身运动与拉伸不够;跑步技巧不熟练或错误;紧张或精神不集中;场地、装备有缺陷;环境不适合等。

    科学运动是良医,适量运动对减缓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维持健康机能很有帮助。那么何谓适量运动?张亚军介绍,适量运动是指运动者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场地、器材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使运动负荷不超过人体承受能力,在运动后感觉舒服,不疲劳,不会造成过度疲劳或者气喘。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恶心、胸闷乏力、关节异常疼痛、肌肉持续酸痛等症状,则很有可能因过度运动所致,尤其是老年人,要引起关注。

    张亚军表示,老年人运动前最好先进行科学的评估,尤其是运动风险的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运动处方即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依据运动处方进行科学锻炼,才能有效避免运动损伤,从而实现运动促进健康效益最大化。

    张亚军指出几个老年人常见的健身误区,大家要注意防范。

    man-6338852.jpg

    误区一:初始锻炼就采取大运动量、大强度锻炼。

    突然大量运动,机体难以适应,会出现严重的疲劳感、浑身酸痛或引发老病,还可引起肌腱、肌肉拉伤,很难坚持长期锻炼。

    正确的锻炼方法是,从小运动量、小幅度、简单动作开始,让机体有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叫疲劳期,大约半个月,然后逐渐增加运动量,加大幅度,动作也要慢慢地由易到难。

    误区二:晨练比暮练好。

    早晨,人的血液凝聚力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相反,黄昏是体育锻炼的理想时间,因黄昏时的心跳、血压最平衡,最适宜运动。

    误区三:带病坚持锻炼。

    这是一种最危险的错误概念。身体近日不适,就应暂停运动或减少运动量,否则会加重病情,延长病期。

    如果在运动中出现眩晕、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必要时呼叫急救车,切忌硬撑,尤其是中老年人,以防运动诱发猝死。

    误区四:只要是锻炼,什么形式都行。

    选择锻炼项目要根据身体健康情况及生理阶段,膝关节有骨性关节炎及退行性改变者,不适合爬山、爬楼梯、深蹲等活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适宜进行太过剧烈的运动。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慢性病患者最好先咨询医生。

    误区五:只要运动,就可能加速膝关节退化。

    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会产生退行性变化,这是自然现象,但因此完全停止运动是错误的。人不运动容易患骨质疏松症,肌肉萎缩,身体也会缺乏敏捷性和协调性,体能下降。

    误区六:剧烈运动中立即停止休息。

    剧烈运动时人的心跳会加快,肌肉、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快,同时肌肉有节律性地收缩会挤压小静脉,促使血液很快地流回心脏。此时如果立即停下来休息,肌肉的节律性收缩也会停止,原先流进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过肌肉收缩流回心脏,外周血液增多,造成血压降低,出现脑部暂时性缺血,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甚至休克昏倒等症状。

    误区七:大量运动后马上洗浴。

    剧烈运动后,人体为保持体温恒定,皮肤表面血管扩张,汗孔张大,排汗增多,此时如洗冷水浴会使血管立即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加大,同时机体抵抗力降低,人就容易生病。而如洗热水澡则会继续增加皮肤内的血液流量,血液过多地流进肌肉和皮肤中,导致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轻者头昏眼花,重者虚脱休克,还容易诱发其他慢性疾病。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全民健身日来啦 来杭州黄龙品尝丰盛的“体育大餐”
    全民健身日 杭州乡村篮球嘉年华火热启幕
    全民健身迎亚运 杭州霹雳舞进社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