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清街道居家养老中心内,常常可以看见一个身形清瘦,而精神矍铄的老人。只见他稳稳地拿起一把剪刀,熟练地游走在折叠的红纸上,“咔嚓”数声,剪纸展开成了一个应景的“寿”字。
老人名叫潘文彬,出生于1933年7月20日,刚满90周岁。虽然年纪大,但他耳不聋眼不花,思路清晰敏捷,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侃侃而谈自己的“从艺史”。
潘文彬从小对写字画画情有独钟,17岁时,进入钱清小学(现浙光小学)任职,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那时候当老师,数学、语文、美术什么都要教,想要教好学生,自然自己得掌握一身技艺。”潘文彬笑着说。于是,一空下来,他就会钻研画画、写字的技巧。没有老师,他就将报纸、杂志上的禽鸟图、书法字剪下来,反复临摹练习。
在潘文彬家中的书桌上,记者看到了一本本摆放整齐并标签着“字样”“禽鸟”“红白事”的文件夹。雄鸡、白鹅、鸭子、鸽子、鹌鹁……翻开“禽鸟”文件夹,一只只禽鸟极富动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北魏体、楷体……在“字样”的文件夹中,字迹一笔一划,工整有致,结构精准。
2003年,退休后的潘文彬又在朋友的邀请下,担任永通宾馆的宣传员。“酒店里,常常要举办红白喜事,像是小孩满月、老人过寿、学生考上心仪的学校……”潘文彬说,这就需要他发挥一技之长布置会场,从写对联到剪福字再到创作贺词,全由他亲自“操刀”。期间,他还琢磨出了“新花样”,将贺词合体,比如生日宴、大寿宴、日进斗金,通过几个字的反复排列、笔画相连,合成一个“艺术字”。
如今,潘文彬有充足的时间去享受自己怡然自得的养老生活。“此草名叫竹叶青,介字个字随便生,天然生灵不开花……”除了和写字画画打交道,潘文彬还时常会摆弄家里后院的花花草草,为不同的植物配上自创诗,并利用废物的牛奶吸管、纸板等,做成趣味十足的标签牌。
“人生有这些爱好,能陪伴着我到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潘文彬说,眼中透着满满的平和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