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让垃圾分类成为时尚。”“有了垃圾分类箱,垃圾回家方便多。”……近日,一场特别的音乐会在路桥街道中盛城市广场小区的垃圾分类亭旁举行,原来是“为垃圾分类而歌唱——垃圾桶边音乐会”的第一站首秀。
音乐会在合唱团成员们原创的三句半《说说垃圾分类》中开始,通俗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在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大家对垃圾分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八八战略”和“千万工程”的指引下,近年来,路桥区按照“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依靠‘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的要求,持续推进环境综合治理,一张蓝图绘到底、层层深入谱新篇,化“生态优势”为“民生福利”,在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上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碧波荡漾 答好水环境生态画卷
水清岸绿,处处是景。路桥区各条河流仿佛蜿蜒玉带,在村庄之间静静流淌,在生态“交响曲”的伴奏下,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田园画卷在路桥大地徐徐展开。
微风吹拂下,河面碧波荡漾,流经蒋僧桥村、田际村、金良社区等村(居)的新桥浦以看得见的盈盈碧水,串联起了沿途村民的田园生活。
“以新桥浦为轴心,我们结合‘污水零直排’‘六小行业’整治、农业面源整治等综合治理,沿河打造水美乡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通过护岸重塑、河道疏浚、景观提升、增强河湖管护一系列举措,新桥浦实现了由“清”到“美”的惊艳蝶变。
一批批治水项目落地建设,一个个涉水问题得到高效解决,路桥区水环境各项指标持续向优发展,生态满意度持续提升。
“我在山后许泾旁住了20多年,以前这里的水黏稠恶臭,水面都是垃圾,我在家很少开窗,更不用说下来散步了,现在真是脱胎换骨。”说起家门口的美景,附近村民连连称赞。
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宛如碧玉的美丽模样,谁能想到,10多年前的峰江街道山后许泾,曾是人人闻之摇头的黑臭河。2017年以来,山后许泾被列入“精品河道”进行整治。通过沿河绿化、生态修复等治水“组合拳”,山后许泾强化了水体自净能力,旧貌换新颜。
如今,村民们将山后许泾当成健身阵地,每日在游步道上散步,在河岸边跳广场舞。
截至6月底,县控以上断面优良率57.1%,达标率为71.4%;省控断面优良率66.7%,整体情况较去年同期相对稳定;国控断面金清新闸水质为IV类,力争达到III类的目标。
一园一景 构建市民休闲好去处
唱歌跳舞、跑步健身、休闲赏景……如今,一幅幅惬意的幸福生活画卷正在路桥区各城市公园内徐徐展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对户外活动、休闲健身的需求不断提升,路桥区通过大力推动“家门口”的公园建设“上新”,努力实现出门即见绿、出门即游园。
数十只白鹭沿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悠然飞行,和游客肩膀齐平的紫色再力花灿烂盛开……沿着保峰桥湿地公园的健身步道游览,一步一景。对峰江街道峰南村居民来说,到“家门口”的保峰桥湿地公园走一圈,是提升日常生活幸福感的秘诀之一。
这个占地5.5公顷的湿地公园,集垂钓、健身、观光、科普和净化南官河水质功能为一体。“湿地公园建好的这两年,白鹭飞来了,我们健身的好习惯都培养起来了,没事就喜欢来这里逛几圈。”村民们纷纷表示。
夏日夜晚,华灯初上,在路桥街道陈辽村浃里陈泾两岸,一个新建的体育公园受到了附近村民的青睐。丰富的健身设施、优美的公园环境、原生态水滨的健身绿道……原先空置的河畔空地摇身一变成为群众健身锻炼的好去处。
村民王先生是一名健身爱好者,就算工作再忙,也会在傍晚挤出时间锻炼,可谓“雷打不动”。他表示:“以前这儿是一块空地,现在安上了几件健身器材,大家锻炼有了去处,也把场地给充分利用起来了。”
方寸之地,也能有满满幸福感。在路桥街角,点缀着不少“口袋公园”,园内绿意盎然,充满生机,扮靓城市“方寸之美”。位于新安小区西侧的口袋公园,自从今年完成改造后,从往日杂乱老旧的区域摇身一变,成为供行人驻足观赏、休闲娱乐的靓丽游园。
多点发力 全域人居环境开“美颜”
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
“以前小区楼道里乱停电动车的现象非常普遍,楼道上到处都是‘牛皮癣’。如今楼道干净了,墙壁清洁了,住得也舒心多了。”家住路北街道园丁苑的张先生说道。这些,都是路桥区推进“多城同创”工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新变化。
而在路北街道升谷寺村、士岙村等地,党员干部、驻村干部、志愿者等齐上阵,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针对房前屋后乱搭乱建、道路两侧垃圾、乱堆乱放、背街小巷、卫生死角等进行全面清理,清理整治点位15余处,提高城市村居颜值。
“这边角落还有垃圾!”“来了来了!”在峰江街道施家村,清晨的阳光刺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几位环卫工人正挥舞着扫帚,将路边花坛里的垃圾一一清扫出来,他们黝黑的脸上布满汗珠,工作服也被汗水浸透了,“最近天气比较热,工人们早上6点钟就开始清扫,现在正对路面死角进行再检查。”相关负责人介绍。
清扫“盲点”垃圾、做好“门前三包”、宣传垃圾分类……峰江街道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的党建力量注入到网格服务工作中,成立以网格长和微网格长为核心的志愿服务队伍,入户发放《峰江街道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告知书》,提升“志愿浙江”渗透率,开展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我们积极发动村(居、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清理‘牛皮癣’、乱堆乱放等,还组织巡查队进行突击检查,要求条块结合、不留死角,确保每个点位彻底干净整齐,维护好城市形象。” 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4月以来,路桥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一期)进场施工,改造内容包括小区绿化布置整理、停车位改造、休闲广场设计、墙面清洗修复等。等到完工后,全区7个区块的老旧小区将告别“灰头土脸”,真正做到让城市“有里有面”,群众安居乐业。
内外兼修 刷新乡村环境“高颜值”
晚来凉风,碧波荡漾,钟洋村的游泳池里,村民欢快游水嬉戏。
清风徐来,荷花飘香,下陶村荷花塘里荷花竞相开放,游人如织。
……
一幅幅景美、人美、美美与共的和谐画面,在峰江街道上演着。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曾经“家家门前有拆解场,村村冒黑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如今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峰江街道及时“刹车”,积极摸索转型之路,打响转“灰”为“绿”的环境保卫战,局面才逐渐向好发展,再到后来的产业转型,引进花卉苗木企业,台州“南花园”的新貌才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空气好了很多,环境变美了,我们的幸福感也‘蹭蹭蹭’往上涨。”一提起现在的生活,峰江街道的居民们无不展露笑颜。
峰江街道还探索将受污染耕地调整为种植花卉苗木,因地制宜引导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治理模式,其中,玉露洋村引进了多家苗木企业。种植苗木,不仅使土壤得到有效修复,而且成功打造了村民们休闲纳凉的“大花园”。当地村民笑着说:“现在我们门前屋后都是花园,呼吸进来的空气都是清新的,感觉很幸福!”
小桥、流水、石板路,欢声笑语充满了二嫂农家乐。带着孩子到新桥二嫂农家乐度周末的王女士说,自从这个农家乐开门后,他们就时常过来。“自己带上食材,租个烧烤架,呼吸新鲜空气、听听鸟啼蝉鸣,享受一番田园慢生活。”
而如今,作为新桥镇“稻香果园美丽田园综合体”的一份子,金良社区的一幢幢农房换上“新衣新帽”,公共基础设施被打造成精致的小节点,明清时期的破败古建筑得到了修复,“龙溪九曲”“潭水千寻”“古榆倒影”等“金田九景”应运而生。
从昔日的“脏乱差”到今天的“洁净美”,他们的“变身”正是路桥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缩影,正在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交出一份群众认可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