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与商业区,上海虹桥地区的发展动向一直备受关注。接下来,这里又将“迈出一步”。
今天(8月4日),潮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发改委获悉,《中共闵行区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 推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高水平开放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已正式印发。
《实施意见》中,“长三角”一词被多次提及,并明确提出,要将虹桥打造成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
交通愈加便利 吸引大家把总部设在这里
打造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虹桥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如果回顾这里发展的历史,便会发现这个目标并非空穴来风。
2010年,虹桥火车站正式投入使用,虹桥商务区也随之开发。如今,虹桥商务区已经升级为占地151.4平方公里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
作为这里第一个拿地、第一个开工、第一个交付落成和全面开业的商业项目,瑞安新天地旗下的虹桥天地见证了商务区的发展。瑞安新天地商业总监陈纯表示,早在2004年,他们就开始关注大虹桥了。
“当时政府初步规划在虹桥建立高铁站和地铁线路,虹桥将逐步发展为交通枢纽,一小时都市圈的半径延展到250公里。”陈纯说道。瑞安集团判断,虹桥将会开创一个长三角“同城化的新时代”。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夜景(图源:上观新闻)
正是这里的交通优势,一众以上海为圆心、与长三角有紧密业务联系的大型企业才迁至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
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曾经表示,缩短与长三角各个主要城市谈合作做项目的“商务距离”、省下时间成本,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创造价值中来。而企业员工也拥有了更多选择空间,许多周边城市的人才可以搭乘高铁跨省通勤。
在今年3月2日上海市政府举行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两周年建设成效和未来的发展计划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介绍道,“中欧班列—上海号”从“大虹桥”始发,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货源箱量占比达到86.9%,直接、间接服务长三角地区进出口企业2000余家。
值得一提的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并没有因为这些故步自封,而是仍在持续构建跨区域轨道交通网和加强航空运输服务能力,助力长三角走近彼此、走向世界。
沪苏湖铁路、沪苏嘉城际线等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以及嘉闵线北延伸等跨省市项目都在持续推进。
截至今年3月,闵行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已累计落户企业2.4万余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7家、民营企业总部13家、内资总部10家、上市公司3家、贸易型总部2家、外资研发中心1家;已完成893亩的重大产业项目土地出让,其中758亩已陆续开建。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的地图(图源:闵行区网站)
闵行正积极深化与其他地区的合作
《实施意见》也指出,要推动人力资源、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业率先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协作体系,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体化。
实际上,近几年来,虹桥地区不断深化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关系,正在往这个方向持续发力。
202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全面建成,形成“一核两带”功能布局。其中,“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
据阮青介绍,两年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央商务区里的相关区与“两带”上的各县市区积极对接,围绕航空服务、人工智能、数字金融、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开展深度合作。此外,商务区各类公共服务资源也在加快辐射长三角,如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逐步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面向长三角的企业商标受理窗口已正式对外提供服务。
此外,为了支持虹桥打造成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闵行也出台了诸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
今年7月出台的《闵行区加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到,鼓励民营企业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设立总部,打造总部经济新高地。对新引进或新认定的上海市民营企业总部和总部型机构、上海市贸易型总部给予支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