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千碗 食在文成”,文成,是位于飞云江中上游的一个山区小县,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谥号为县名。刘伯温生于斯、长于斯、卒于斯,他曾以他神机妙算定天下的智慧,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民间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文成这片福地的自然资源孕育了文成人如诗的情怀,弥久丰厚的历史积淀涵养了文成人的精神品质。俗话说“靠山吃山”,文成人民对大山有着独特的情感和独到的眼光,在这里每一种野草野菜都可能是功效十足的山珍,丰富着一方人的味蕾,这也是文成荣膺“中国长寿之乡”的一个秘诀。现在,重点来讲一讲文成特色的传统美食。
1、畲族饭糍:畲族饭糍是一种地道的畲族小吃,选用的上等净糯米,五香豆粉,把他们放入饭甑内,加入凉开水、饭浆、茶油,反复揉捏成团,放入容器中慢慢蒸煮,再使用传统工具“木捣”反复捶打,饭糍的口感才能变得软糯香甜。畲族饭糍具有浓厚的畲乡风情和特色,承载着畲民们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
-食客漫话-
糯米糍,是畲民的传统风味食品。捣糯米糍是畲乡的重要风俗,逢年过节,或是家中有贵客到来,畲民都要捣糯米糍,作为上乘食品招待客人。新做出来的糯米糍,味道香甜、细软可口,是畲民招待客人与送礼的佳品。(作者:张嘉丽,收录于合集《淡墨文成》原创文章)
2、畲族乌米饭:畲族三月三这天,畲族家家户户都吃传统的乌米饭,村前村后都飘荡着清香。畲族乌米饭的做法十分简单,区别于传统米饭的是要先用乌饭叶柴的叶子煮的汤将糯米浸泡半天,再捞起来放到容器里蒸。这种饭看起来乌糟糟的,香气口感却都不错。还可以加上山间野味、香菇、木耳等炒一炒,其味更佳。
-食客漫话-
“三月三”又称“乌饭节”和“对歌节”,是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每年的这天,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还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晚会,活动中,畲民竞相对歌,场面十分热烈。(作者:张嘉丽,收录于合集《淡墨文成》原创文章)
3、
黄坦糖:黄坦糖是文成县当地的传统民间小吃,它其实是一种麦芽糖,因为制作贩卖这种糖的小贩以文成黄坦人为主,所以又叫“黄坦糖”。黄坦糖以精细糯米为原料,用大麦麦芽发酵后煎成糖油,再添加芝麻、生仁与薄菏油为佐料,以民间特有工艺加工而成,花样各式,味道多样,含在嘴里香甜、清凉可口,并有健脾胃增食欲之功效,是年节食用、馈赠亲友之佳品。
-食客漫话-
吴克英师傅是传统“黄坦糖 ”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黄坦糖”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主要通过家庭内部父子代代相授来进行。2001年,吴师傅务工回家后,正式跟随父亲吴永华学习黄坦糖制作技艺。回忆起小时候的故事,吴师傅是满满的留恋。每年的农历10月,爷爷和父亲就开始起早贪黑忙着制作“黄坦糖 ”,大人们都是很小气的,家里有糖也不会给你吃。见大人们不注意,吴师傅和兄弟姐妹们就会偷偷拿着筷子去沾一下锅里的糖汁,而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筷子扔水里,“消灭证据”。(作者:包芳芳,收录于合集《淡墨文成》原创文章)
4、文成绿豆腐:绿豆腐是浙江南部地区温州泰顺、文成一带常见的传统小吃。制作原材料是一种叫“豆腐柴”的野生灌木,制作工序为豆腐柴洗净捏汁,过滤,放入中华牙膏、钙片等,静置10分钟,冰一会加白糖即可食用,为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是盛夏时节清热解毒、防暑降温的佳品。
-食客漫话-
在这日渐炎热的天气里,越来越思念一种味道。它碧绿润泽,晶莹剔透,入口顺滑,带着一股山间青草的味道,有人打趣地叫这一种季节情怀为豆腐柴。豆腐柴长相与豆腐相似,夏天要是来一碗豆腐柴,再浇上薄荷水,一口下去,可谓清凉味道直抵肺腑。(作者:包芳芳,收录于合集《淡墨文成》原创文章)
5、桂山黄年糕:桂山黄年糕是在本地享有盛誉的传统特色食品,也是文成人民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佳品。桂山黄年糕呈金黄色,属梗米与植物碱等配置而成的天然色,制作时选用本地优质大米,加入山茶树、杜鹃等草本植物烧制成灰的草药水,水沥清后和伴入槐花米,这样制作出来的年糕就呈现金灿灿的黄色,并有中草药的天然清香。烹饪时,无论是煎、炸、片炒和汤煮,口感都是细腻、软滑、柔韧,香甜可口,令人回味。
-食客漫话-
农历九月,是深秋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此时的桂山到处飘散着收获的气息,稻田丰收后的喜悦,阵阵醉人的醇香溢满村人的笑脸。过节之时,村人便用新收成的米制作黄年糕、糯米饼、米酒。
在桂山,黄年糕不仅在“小过年”时要做,每逢清明,春节等传统节日,桂山村民也都有做年糕的习惯。这些特制的年糕也是桂山的特产,在市场上颇受青睐。村民也喜欢将黄年糕作为礼品,赠送亲朋。(作者:卡卡,收录于合集《淡墨文成》原创文章)
6、伯温烧饼:“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伯温烧饼是文成当地一道老少咸宜的特色小吃,它起源于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一首预言歌《烧饼歌》。在刘伯温传说中,刘伯温以《烧饼歌》预言明朝未来的朝代更迭,塑造了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的智者形象。一团面团擀成面饼,包入梅干菜肉馅或菜心肉馅,两面煎至金黄即可,刚出锅的伯温烧饼外脆里酥,鲜香味美。
7、龙川索面:龙川索面又叫做纱面、素面,是文成本地有名的传统农副产品。它用上等面粉精制而成,色白、细长而韧、久煮不糊,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食用方便,老少皆宜,是广大群众喜爱的特色绿色食品。龙川索面配料简单,工序却十分复杂,对原料配比、温湿度、时间都有严格的要求,从和面、揉坯,到上架、晾晒,最后收贮这一系列制作流程,都要熟练掌控好。
-食客漫话-
在我的成长记忆中,索面常常是外婆招待家中贵客的佳肴之一,煮的方式也较简便,往往是一绞面放进沸水中煮个两三分钟,去掉咸味,然后捞起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蛋汤或肉汤中,这碗面就算做成了。如果在索面里再加点用红糖烹煮的自酿红酒,那香味是不可抵挡的。夹一筷索面放入口中,柔顺细腻、韧糯滑爽、清淡鲜美,妙不可言。
索面也是婚假的必备点心,要是女儿们出嫁了,妈妈们就会给女婿和女儿准备一碗索面,面上放置两个荷包蛋,夫妻二人同吃这一碗面,寓意夫妻今后爱情长长久久,生活和和美美,这面中多少也寄予了母亲对女儿的感情。
索面也是老人寿宴上的必备主食,由于索面细而长,在地方上又叫长寿面,要是老人的寿龄达到90多,村里凡是沾亲的都会来贺喜,宴会上,大伙儿就会迫不及待的盛上一小碗索面,给自己或家中孩子吃,顺带也沾沾长寿老人的福气。(作者:包芳芳,收录于合集《淡墨文成》原创文章)
8、文成十锦粉丝:文成十锦粉丝是一种番薯淀粉制成的传统食物,其口感细腻可口,宜煮宜炒,方便快捷,是文成人早餐和夜宵的常备食物,亲友登门常以粉丝待客,又是馈赠佳品。文成十锦粉丝的原料是番薯或蕉藕,因番薯品种及挖掘时间的差异,出粉率不同,一般每百斤番薯可制粉丝15-18斤。文成十锦粉丝制作有磨粉、洗粉、浸粉、炊粉、刨粉几个流程。
-食客漫话-
记得以前在外地上大学的时候,妈妈总是隔三差五会打个电话问我:“女儿,身上的钱够用吗?快放假了,有没有想吃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妈,我想吃你炒的粉丝,我要吃一大碗!”那时候,就感觉文成的粉丝带着母亲身上的味道,带着乡土的味道,牵动着我,类似于我这样在外学习或打工人的心。粉丝那晶莹剔透的样子,那进入嘴中滑溜溜的口感,那股子在嘴里的嚼劲韧劲——美滋滋的。记得,每次炒粉丝的时候,母亲会多放点肉沫、香菇、乌贼干、冬笋、胡萝卜丝、葱,那味道,几回梦里让我“患相思”。(作者:包芳芳,收录于合集《淡墨文成》原创文章)
9、九层糕:九层糕,又名九重糕,千层糕,中元糕,取长长久久,步步高升之意。初时是中元节的特色食品,现在由于工艺水平的提高,常年可制作九层糕。九层糕经浸泡、沥米、磨浆、调浆、蒸煮、冷却、切割等工序制作完成,有甜糕和咸糕之分,原料为大米米浆,甜糕加白砂糖、红糖、香辛料水,咸糕加盐、香辛料水,逐层蒸熟至淡黄色,外表光滑层层分明,香嫩糯韧。
-食客漫话-
我很好奇,九层糕明明是白米做的怎么炊熟后变成黄的,平时很少炊九层糕,也不知怎么弄的。就问母亲原因。母亲说是用山茄树烧成灰再煎汤浸泡白米染成的,也有人用槐花米煎汤浸泡白米的。(作者:白胜煌,收录于合集《淡墨文成》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