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善启动县镇村一体化急诊急救体系三级师资库(以下简称“三级师资库”),为全面推进县域分层分类急诊急救教学培训提供重要保障,开辟了县镇村一体化急诊急救体系医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近年来,嘉善县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深度合作,全力推进县域急诊急救体系能级提升。2023年,嘉善县被确定为浙江省群众天天有感微改革“院前急救一件事”改革项目的承接主体,县镇村一体化急救服务入选嘉兴市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推进县镇村一体化急诊急救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急诊急救人才队伍,而要全面建设这支队伍,关键需要培育高水平的急诊急救师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浙大二院嘉善分院)副院长沈伟锋率先提出“乡村急救哨点、乡镇急救单元、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治疗”的“五环急救链”,他首次提出了县镇村一体化急诊急救体系三级师资库建设的构想,也是急救单元、急救哨点标准化课程体系的设计者和推进者。
沈伟锋表示,建设急诊急救三级师资库,不仅是对县级层面的急诊急救师资进行扩容,更重要的是,培育更多的乡镇和乡村的急救师资,实现一级带动一级、梯度推进,开创一条急诊急救优质资源扩容提升与均衡布局的发展路径,让广大乡村群众对高质量急诊急救有更多的可及性,促进急诊急救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据介绍,县级师资库汇聚了县级医疗机构创伤、胸痛、卒中等急诊急救相关专业临床经验丰富和教学能力强的医护人员。镇、村两级师资库则精挑细选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且须完成标准化课程培训并通过专业能力考核与教学能力评价考核。县镇村三级师资库师资将依托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急诊急救中心、急救单元和急救哨点,致力于为广大医护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分层分类急诊急救培训,让更多人“敢救、会救、能救”。
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杨杰被选入县级师资库,对他而言,这是对他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肯定。在此轮培训中,他以高质量的教学向学员们传授急救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让每位学员受益匪浅。他充满信心地表示:“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仅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还要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镇、村两级急诊急救人才尽自己的一份力。”
为此,嘉善通过开展标准化课程培训和教学能力评价考核,让参加标准化课程培训的学员通过专业能力考核与教学能力评价考核后,将根据综合表现分别进入乡镇、乡村师资库。
通过20个学时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达到让每位学员具备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初始处置和规范转诊能力的基本目标。接下来,还将通过复训和到上级医院轮转等方式巩固、提升能力。
曹文静是嘉善县魏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在最近一段时间里系统性地学习了创伤、胸痛、卒中等急救模块的标准化课程。这次培训不仅让她深入了解了急诊急救知识,还增强了她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处置能力。和曹文静一样被选入镇级师资库的嘉善县西塘镇卫生院医生徐嘉玲,深感责任在肩:“我们要全力以赴地接好急救培训这根‘接力棒’,承担起本单位以及辖区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的急救教学培训工作。”通过考核后被纳入村级师资库的学员,则将依托急救哨点,常态化地向广大群众提供急救培训,让更多的人具备自救互救能力。
下一步,依托浙大二院的支持,嘉善县将进一步加强县镇村一体化急诊急救体系三级师资库的内涵建设,培养更多专业能力强、教学能力强的急诊急救师资,让他们在急诊急救分层分类教学培训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乡村急救的专业人才队伍,培育壮大更多具备急救通识与急救基本技能的网格员、急救志愿者和急救第一反应者的人员数量,为高质量发展县镇村一体化急诊急救体系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全国探索县域急救医教融合的创新模式提供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