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民族113个姓氏一家亲:“在这里,我不是外地人!”

潮新闻 记者 江胜忠 通讯员 于超蓉 俞樾 吴景生2023-08-01 08:35全网传播量2036
00:00
00:00

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沙畈村是由沙畈、溪口、大立元、田甫和年坑5个水库移民合并起来的移民村,有村民1900余人,是一个拥有汉族、壮族、土家族、畬族、仡佬族、佤族6个民族113个姓氏的多民族村。

说起在沙畈村的亲身感受,来自仡佬族的黎琴说:“我在沙畈村住了13年,日子过得很舒心。村里的党员经常来走访,涉及到村民的大事、小事,几乎都能在村里办好。有段时间我出行不便,邻居还主动送我到金华市区一厂里上班,下班后又来接我,很感动。”

微信图片_20230726104951.jpg

是什么样的基层治理理念,把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民俗和文化背景的人凝聚在一起?这个村庄究竟有何治理秘诀?近日,记者来到沙畈一探究竟。

穿行在沙畈村,一排排整齐高大的楼房,一处处精致优美的庭院,一处处欣欣向荣的景象,折射出沙畈村的生机与活力。

微信图片_20230726105005.jpg

在村办公楼,记者和村民、村干部聊开了。

董柏仁是沙畈村本地村民,在义乌从事来料加工时,几家公司拖欠他20多万元的加工费一直未还。村干部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立即请村法律顾问帮他解决欠款纠纷,后经多次沟通协调,历时几个月,欠款终追回。“对于欠款,本来我已经不抱希望了,多亏村里帮忙解决。”董柏仁感激地说。

“我妈是从广西壮族外嫁过来的,但是村民们从来不排外,左邻右舍都是我们的亲人”。说起本地村民和少数民族村民和谐相处的故事,村民覃彩兰动情地说,“儿子考上大学时,村里还给了奖学金。家里有困难,村里帮忙解决,住在沙畈村很温馨。”

微信图片_20230726104943.jpg

46岁的钟素兰是畲族外来居民。“村里经常组织活动,让我们唱唱歌、跳跳舞,还给老年人‘送温暖’。”钟素兰说,她在村里住了十余年,从没和邻居红过脸、吵过架,非常有归属感。

在和村民们的交谈中,记者发现成为沙畈村村民后的少数民族村民,最津津乐道的是“融”入村庄和村民之中的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在这里,我不是外地人!”

在提到沙畈村复杂的人群构成时,村党总支书记虞锦明说:“村两委包联党员、党员包联本地村民、本地村民包联外来人员,一家人一条心,就没有什么矛盾纠纷了。”这句话串起沙畈村的治理脉络。

面对五村合并带来的人员结构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征地拆迁矛盾多发等现状,沙畈村以“一家人一条心”的理念,坚持村内各项发展事务均由村民集体决策,联合当地蒋堂派出所创新推出“三层四治”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建立警民共建群防群治机制,即村两委包联党员、党员包联本地村民、本地村民包联外来人员,打造了“一网统揽”的全科网格,推动网格化管理与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便民服务等有机融合,做到“人在格中管、难在格中解、事在格中办”。

“我们还创作了民主法治村歌《法助共富谱新篇》,并组建以妇女为主力的‘百合’法律服务团,开展‘乡音普法’‘乡音调解’‘警民说事事’等活动,推进法治元素与移民文化的融合发展。”虞锦明介绍,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沙畈村在还探索建立了“一屏共治”模式,有力推进数字化社会治理平台建设。

微信图片_20230726105023.jpg

据悉,2022年,沙畈村完成村集体收入421.6万元,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217%。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