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刚
【编者按】
非遗从历史中走来,并不断走向当下。萧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地方特色,造就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萧山非遗,“萧山八千年”微信公众号推出“焕新非遗,匠心筑遗”系列文章。我们选择了萧山部分国家级及省级非遗项目,对话非遗传承人,带领读者感受非遗的薪火相传,聆听匠心守护的时代故事。
“宁弃三顿餐,不舍细十番”,这是楼塔当地人对这项650多岁民间艺术的痴情。
楼塔镇作为萧山最南端的千年古镇,以风光旖旎、人杰地灵而闻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历史文化、先贤榜样、家风家训,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楼塔人的精神世界,渲染着独有的文化气息。
2008年,楼塔细十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千年楼塔镇被国务院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楼塔细十番与楼塔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如何保护与传承楼塔细十番?我们采访了楼塔细十番协会会长楼刚,听他讲述楼塔细十番的前世今生与独特魅力。
楼塔细十番演奏乐器
萧山八千年: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楼塔细十番的渊源由来和演奏特点。
楼刚:楼塔细十番属于传统民间音乐,迄今已有650余年的历史。相传明洪武年间,楼塔医学名家楼英奉诏入京替皇室成员把脉诊治,由此得以在宫廷内接触并抄录宴乐音律。楼英归乡后,将所录宫廷御曲带回楼塔并召集文人雅士、富家贤达吹拉弹唱,大气幽雅、悠扬悦耳的音律深受乡民喜爱。渐渐地,这些演奏曲目成为楼塔一绝,楼塔细十番之名也不胫而走,生生不息传承至今。
楼塔细十番演奏以纯丝竹为主,演奏人数以十几人为最佳。其音乐结构多为“单主题变奏”,反复演奏却番番有变化,层层递进,给人以雅致的听觉享受,故楼塔细十番又称文十番。乐器多采用笙、二胡、琵琶、三弦等优雅民族乐器,最为特别的是楼塔细十番的独有乐器十番鼓。
萧山八千年:楼塔细十番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是如何代代传承至今的?
楼刚:楼塔细十番的传承离不开一辈辈楼塔人的努力。楼塔人自古崇尚文化,愿意出资维护楼塔细十番的发展。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以楼姓为主的宗族祠堂里有关于“十番田所获收入均用于支持楼塔细十番的开支”的相关描述。除此以外,楼塔细十番的传承主要仰仗于家境优越之家,以家族传承的方式代代沿袭。
楼塔细十番乐器特写
萧山八千年:您认为,楼塔细十番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最珍贵之处在于哪里?
楼刚:楼塔细十番的珍贵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楼塔细十番自明代兴盛并传承至今,本身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因其音律优美,曲调悠扬,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周大风先生生前曾如此评价:“楼塔细十番可以媲美《春江花月夜》。”
萧山八千年:您是如何与楼塔细十番结缘的?它最吸引您的地方在于哪里?
楼刚:我最早接触细十番是受家父影响。我父亲是楼塔细十番的老艺人,早年间,父亲去演出,我就跟在后面背曲牌和工尺谱。听得多了,背得多了,就慢慢喜欢上了它。
对楼塔人来说,细十番承载着我们共同的乡愁。小时候,晚上没有太多娱乐活动,八点多,安静的街巷里就会传来细十番老艺人们演奏的声音,那悠扬的乐曲声常常会引得男女老少趴在窗边静静聆听,这成为我和许多楼塔人童年中抹不掉的记忆。
萧山八千年:2006年,楼塔细十番协会成立,成立的初衷是什么?发展至今有多少人?
楼刚:一直以来,楼塔细十番在民间流传,没有正规组织。2000年,得知传统民间音乐项目可以申遗,楼塔细十番领头人方幼儿、楼峰、寿新安共同牵头提议,提交了申遗议案,审核通过后,正式成立起楼塔细十番协会。
楼塔细十番协会成立之初由楼塔细十番的老艺人、文艺宣传员组成。随着协会发展壮大,成员最多有200人左右。去年,协会对成员进行了一次甄别筛选,最终确定真正喜爱细十番,并能持续参加活动的会员58人。
楼塔镇乡贤大会迎宾表演
萧山八千年:在传承楼塔细十番方面,您和协会都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果?
楼刚:首先是延长老一辈演奏者的艺术生命。协会里有几位七八十岁的老艺人,最年长者已经87岁了。可以说,他们是协会的最珍贵的“宝贝”,希望他们尽情享受楼塔细十番带来的快乐。
其次是大力挖掘传承人才。近几年,协会都会与楼塔中心小学合作,选拔优秀的小学生成为学生会员,定期组织他们了解楼塔细十番的故事,提供展示机会,让这些学生在提升演奏能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楼塔细十番的独特魅力。
最后是扩大楼塔细十番的知名度。为了传承和解码细十番的文化基因,细十番“老中青少”四代同台演出,是楼塔细十番的“门面”担当。协会每年都会进行交流演出,演出场地涉及云南、北京、西安等地,今年上半年已经进行了70余场。
如今,楼塔细十番已经获得了比较高的知名度。协会也建立完善了各项机制:一是建立了一周四次的培训制度,根据不同会员对象,对固有曲牌、理论知识和团队管理进行培训;二是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与省艺校建立校地合作,邀请专业老师过来培训,还与本地小学合作,开展特色教育,提升演奏能力,也增强了会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萧山八千年:在传承保护过程中,萧山区和楼塔镇做出了哪些努力?
楼刚:任何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楼塔细十番也如此。区、镇政府在财力、物力等诸多方面都对楼塔细十番有许多帮助。楼塔镇政府投入资金为我们建造了800平方米的场地,集排练、办公、展示于一体。萧山区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演艺活动机会,助力楼塔细十番的传播推广。
萧山八千年:在新时代下,楼塔细十番在传承与保护技艺的同时做了哪些创新?
楼刚:为了紧跟时代脚步,让六百岁“老树”绽“新枝”,我们在挖掘经典曲目同时,搭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平台。目前正在排演新的演出形式,以楼塔细十番宫廷宴乐叠加伴舞演出,邀请优秀的专业青年舞蹈演员参演,预计这种创新演出形式很快会与观众见面,希望在听觉的基础上叠加视觉效果,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演体验。
另外,协会也创新了人才培养机制,以前是邀请有演奏功底的人员加入,现在不仅“请进来”也“走出去”,选派优秀会员到专业艺校参加集训,回来再将所学传授给他人,目前看效果很好。
楼塔细十番演出盛况
萧山八千年:对于楼塔细十番的未来,您还有哪些规划和愿景?
楼刚:人才是楼塔细十番发展的重中之重。未来我们依然会大力支持教学培训,挖掘培养细十番人才。另外,我还希望在做好细十番传承保护的基础上,对粗十番申报非遗做一些贡献,真正做到楼塔十番,文武并举。再往长远来看,我希望楼塔未来有机会承办全国十番音乐论坛,建立全国十番音乐联盟,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让这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