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吴大伯没有想到,因为小腿肌肉酸痛去医院做检查,竟被查出了胃癌。好在是早期,没有发生转移,只要手术治疗就能解除危机。
没有任何胃部不适,居然被癌症找上门,这次的经历让吴大伯深深感慨:“肿瘤早筛太重要了。”
看肌肉酸痛竟查出胃癌
杭州大伯:还好听了医生的话
一次“无心插柳”解除一枚“定时炸弹”,手术后渐渐康复的吴大伯后怕之余又有些庆幸,“多亏了刘医生,要不是他提醒我去做个胃镜,我不会这么早就发现肿瘤,如果拖到晚期,那可真是要吃苦头了。
吴大伯口中的刘医生,是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刘海操,也是吴大伯的家庭医生。前段时间,吴大伯告诉刘海操,自己的小腿总是又酸又痛,外出锻炼也不得劲。刘海操建议他到医院做个检查,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各项检查检验报告一出,吴大伯的腿没什么大碍,两个肿瘤标志物却显示异常:糖链抗原 72-4(CA72-4)65.1U/ml、细胞角蛋白5.79ng/ml。
刘海操医生解释说,糖链抗原 72-4是一种黏蛋白样肿瘤相关糖蛋白抗原,被认为是胃肠道和卵巢肿瘤的敏感标志物,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16%~70%。该指标的正常值应小于6.9U/ml,而吴大伯高出正常值近10倍。细胞角蛋白的正常值是3.3ng/mL以下,吴大伯也偏高了。
经问诊,刘海操医生得知吴大伯十几年前做过胃镜检查,当时的结果是萎缩性胃炎,后来一直没有明显不适,他也没放在心上,一直没有复查。“尽管糖链抗原72-4和细胞角蛋白偏高受很多因素影响,并不意味着就是肿瘤,还是建议你尽快做个胃镜检查,这是判断胃癌的‘金标准’。”
“可是我什么症状也没有,既不胃痛也不反酸,平时饮食也很规律,不抽烟不喝酒,真的会是胃癌吗?”吴大伯有些疑惑。
刘海操说,早期胃癌的确可能什么症状也没有,由于吴大伯已经70岁,又有萎缩性胃炎病史,也属于高危人群,“像您这样的情况,应该两三年就复查一次,您已经十多年没做胃镜检查了,这次还是做一下吧。”
通过双向转诊系统,刘海操将吴大伯转诊至杭州市一医院就诊,并帮他预约好了胃镜检查。检查显示,吴大伯得了胃癌,属于早期。经过手术治疗,目前吴大伯已经恢复得很好,几日前复查,各项指标都没有问题。
“早期胃癌的预后较好,做根治性的手术以后,五年生存率还是比较高的,也不影响生活质量。但关键是要‘早’。” 刘海操表示,由于早期胃癌没有明显症状,很难及时发现,因此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非常重要。“40岁以上人群,最好做一次胃镜检查。如果有胃癌家族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存在萎缩性胃炎、肠化等病史,抽烟酗酒,爱吃腌制、烟熏、油炸食品的人群更要注意,要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做胃镜筛查。”
重点关注老年人
肿瘤早筛工作室进入基层社区医院
实际上,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是病死率相对较高的两类慢性病,已经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面对癌症,我们并非束手无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近年来,杭州市上城区一直在推进癌症防治行动,像吴大伯一样通过肿瘤早筛,得到早诊早治,成功把癌症“扼杀在摇篮里”的居民不在少数。
杭州市上城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老年人是肿瘤早筛的重点人群,同时他们往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联系十分紧密,因此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通过一些简单的检查、化验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肿瘤早期筛查,对于癌症防治的关口前移意义重大。前期,上城区已经联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山院区(杭州市肿瘤医院)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清波、望江、南星、紫阳、九堡5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肿瘤早筛工作室,开展肿瘤早筛,取得了一些成效。
此外,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故而被称作沉默“杀手”的结直肠癌,如今也已可以得到免费的筛查。自2020年浙江省政府将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以来,上城区已为超过14.5万名居民提供了免费的结直肠癌筛查服务。其中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居民,均被建议前往省市专科医院进行结直肠镜检查,排查癌前病变,进行早期处理,避免了后期大的手术和化疗。
杭州市基层肿瘤早筛联盟成立
推动癌症防控关口前移、重心下沉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要完成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7月26日,杭州市基层肿瘤早筛联盟正式成立,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山院区(杭州市肿瘤医院)联合上城区14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搭建起上城区基层肿瘤早筛早诊工作网络。
“在肿瘤的早期筛查、综合干预、宣传教育和患者管理中,社区的签约医生是连接老百姓和专科医疗资源之间很重要的一个纽带。”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山院区(杭州市肿瘤医院)党委书记胡炜介绍,联盟成立后,将先从上城区做起,把肿瘤早筛的相关理念、技术和专家辐射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基层医务人员规范地开展肿瘤早筛。通过相对微创的检测手段,比如抽血或者一些简单的检查,排查出一批高危人群。对于早筛中的指标阳性人员或疑似患者,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山院区(杭州市肿瘤医院)将开通便捷通道,同时匹配相应的专家团队资源,根据癌种的特异性,进行无痛胃肠镜、基因测序等进一步的评估,实施科学、规范的诊疗。
胡炜书记指出,杭州市基层肿瘤早筛联盟的成立,可以形成一体化推进格局,构建肿瘤防治新生态,通过凝聚合力、精准发力,扩容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完善肿瘤防治体系,提升基层早筛早诊工作的标准化和同质化水平,推进早诊早治、规范诊疗活动,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多层次需求。
“仅仅依靠一个单体的医院或者单体的科室人员,毕竟力量是有限的,所以这些年我们在一直在积极探索与区县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依托杭州市一医院吴山院区肿瘤特色学科优势和肿瘤多学科专家团队,真正把专家团队‘沉’下去、下级医生‘扶’上来。同时通过这一肿瘤早筛工作网络,让肿瘤早筛的理念触达到更广泛的人群。” 胡炜书记说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