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植需要重新补种,中央花坛也要重新美化一下,健身器材需要购置一批新的了……”日前,余杭区闲林街道山水社区海棠苑18幢2单元楼道居民,再次自带板凳聚到一起,商量着海棠连心广场的“未来规划”。党员、楼道长、社区工作人员则在一旁边听边记,把居民诉求、问题和建议详细记录在民情日记本上。
“像这样的‘板凳议事会’,每周都有两三回,谁有空谁就搬上板凳加入,楼道里的大事小事都拿来说一说,畅所欲言。”楼道长麻叔说,“线下讨论后,我还会把每次议事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发送到居民群中,以便更多居民参与议事。”有时候深夜,还能看到居民分享自己的好点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中,藏着居民们对未来美丽家园的满满期待。
“小板凳”议事把楼道居民的心牵到了一起,养成了楼道里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习惯。而这个习惯的养成是从一次又一次“共事”中磨砺出来的。比如居民们常聚在一起议事的地下室,从原先常年堆满废纸板、杂物、垃圾等废弃品,到如今整洁一新,还有健身器材、沙发、书桌等休闲娱乐设施,楼道“老大难”蝶变为小区“亮净美”的典范,是“众人议”、“众人干”的成果。
“有了先前一起商讨改造地下室的经验,再讨论起广场的改造,大家‘好点子’不断,分工也更加明确。”楼道长麻叔说。目前,小区居民商定通过募捐的方式来筹集于连心广场改造的资金,还计划拟定一个广场公约,并在小区内招募志愿者,由党员带头进行每周六的“值日清洁”。
事越议越明,家园越议越美。一次次的“板凳会”让居民“心声”变“掌声”,带动了居民参与基层治理,一起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在2单元楼道居民带动下,现在海棠苑小区有3个楼道都在楼道支部的引领下,摸索‘板凳议事会’机制,一座无形的党群服务‘连心桥’架了起来。”山水社区党委书记徐华说。
居民熟起来、亲起来,夯实了善治基础。随着“众人议”的氛围逐渐蔓延,居民们的议事视角也从关注楼道自身拓展到了整个小区网格,还自发成立了一支“连心志愿服务队伍”,承担起平安巡查、文明劝导、应急援助、关爱帮扶等志愿服务责任。周末,志愿服务队员们也走上“早送晚迎”服务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一来一往中,与更多居民建立“一米之交”,成为把握民情民意的前哨。
“楼道一家人,现在有了小区一家人的趋势,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逐渐成形。”徐华说。目前,社区也在探索构建现代化熟人社会和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径,通过建设信任共同体、治理共同体,破解基层治理系列新问题,回应群众新期待。
(图片由余杭区闲林街道办事处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周静